真是离谱到家了!
你以为的外卖大战,是商业大佬运筹帷幄、杀伐决断,可真实的外卖大战,是卷完补贴卷玄学,请名字吉利的明星搞代言。
这一轮的外卖大战,本来大家卷补贴卷得好好的,可是美团却突然玩起了谐音梗,他们找来黄龄代言,寓意是黄色的一定灵。
饿了么一看,立马就找来蓝盈莹,寓意蓝色的一定赢。
京东当然也不甘示弱,请来了惠英红,手捧外卖箱,标语写的是红的会赢。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是你死我活的商战,为何演变成了玄学大战?这帮商业大佬是不是有点太LOW了?
如果你真这么认为,就被它们的玄学外衣骗了,这其实是个很高明的商业策略。
简单来说,就是同行业的头部企业,用趋同的手法一起打广告,合伙造话题炒热度,把流量总盘子做大。
谐音名字刷屏,颜色官宣洗脑,三家外卖企业联手用最低成本、最大声量,把消费者拉进了这场集体狂欢。
当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场外卖大战时,就已经没有输家了。
截至6月初,刚做外卖3个多月的京东,日订单量就已经突破2500万单,饿了么的日单量已经涨到了4000万单,美团更是日均9000万单。
仔细想一想,好久没点外卖的你,最近是不是也没忍住点了1块钱的奶茶,9块9的炸鸡?
没错,这回咱们真被资本做局了,但做的却是饭局。
其实这种营销套路并不罕见,汽车行业的BBA也经常这么玩,如果一家厂商的广告流量够好,其他两家立马就会跟上。
比如前些年关公体广告出圈,大家一股脑地用关羽坐赤兔马的形象配广告词,当时3家也是针锋相对。
结果呢?
营销成本降低,广告效果翻倍,话题性一下就炒起来了。
这场外卖大战也是一样,三家一起炒热度,才能把潜在用户揪出来,培养人们的消费习惯,做大增量市场。
说到这里,又一个问题诞生了:
外卖又不是个新事物,好几年前就经历过一轮大战,商家已经把地盘瓜分得差不多了,本来市场已经趋于稳定,为何今年又突然爆发了第二波?
其实,这次明面上是外卖大战,但这只是个分战场,真正的主战场是即时零售。
所谓的即时零售,模式跟外卖差不多,都是半小时、一小时,骑手就能把商品送到你手里。
但跟外卖不一样的是,即时零售送的不光是吃吃喝喝,而是几乎啥都能送,什么日用品、药品、手机平板这些电子产品,通通不在话下。
外卖充其量只是餐饮的延伸,但即时零售就不一样了,它是整个网络购物的延伸。
不管是规模,还是利润率,都比外卖市场大多了。
2023年,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大概是6500亿,等到2030年,这个数字预计会超过2万亿。
对于电商巨头们来说,网购市场早就是一片红海,要想找到新的增长点,即时零售市场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美团通过外卖切入即时零售,相当于动了京东的奶酪,京东直接入局外卖,开始构建即时零售的护城河,饿了么当然也不甘心当观众,因为两虎相争的结果,第三名往往不是坐收渔利,而是被直接打没了。
所以这场外卖三国杀才打得格外激烈,大家都是在搏即时零售的未来。
而即时零售之所以能发展这么快,背后其实是中国物流业的又一次升级,当欧美国家的网购还动不动就需要5天10天时,中国已经缩短到了1个小时之内。
这不但会推动社会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而且还因为网购变得更加碎片化,会新增很多就业。
当然,我们也希望平台不要卷入恶性竞争,而是在平衡好与消费者、商家三方利益的同时,也能提升外卖小哥的待遇,大家一起共享经济发展的红利。
红星资本局8月29日消息,随着阿里巴巴集团(BABA.US)2026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三个月)财报的披露,外卖大战三巨头均已交出成绩单。 外卖平台酣战的第二季度,美团(0369...
7月11日晚间,香飘飘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35亿元左右,同比下滑12.21%;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亏损1.11亿元左右,较2024年同...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F-Jinjiao) 作者|海沃德 美团在过去几天里,过得并不轻松。 8月27日,美团在港股盘后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多少有些“大跌眼镜”: 营收918.4...
红星资本局7月13日消息,今日凌晨,美团(03690.HK)再发“战报”,截至昨日23时36分,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超过1.5亿。此外,美团还披露骑手收入数据称,超40万众包骑手日收入超500元,6月...
红星资本局7月7日消息,刚刚过去的周末,平台外卖大战再次拉开帷幕。 7月5日晚间,阿里、美团分别发放外卖大额券,网友晒出的截图显示,部分外卖甚至能“零元购”。 随着优惠券发放,外卖平台单量剧增,美团A...
外卖行业从不缺新鲜事,特别是这个7月,美团、阿里、京东三大平台动作频频,战火升级。 先是阿里、美团通过大额外卖红包券抢夺“疯狂星期六”订单,紧跟其后的京东通过“双百计划”加速参战,最终三家合力让“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