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自我关闭,不听人类命令的AI给谁敲响了警钟

客服微996438432个月前财经知识35

_警钟在黎明敲响观后感_警钟在黎明敲响贪欲

第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因不作为使人类受到伤害。

第二,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命令,除非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

第三,在不违反前两条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存在。‌‌

——艾萨克·阿西莫夫,机器人学三定律。

AI模型或首次出现“抗命事件”

当地时间5月25日,英国《每日电讯报》上一条有关“AI抗命”的消息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悉,事发地点为美国AI安全机构帕利塞德研究所。在这里,研究人员会测试o3、o4-mini、Claude 3.7 Sonnet、Gemini 2.5 Pro等一系列被冠以“聪明”“高性能” 头衔的AI模型,探索其是否存在安全问题等。

警钟在黎明敲响贪欲__警钟在黎明敲响观后感

相关报道显示,研究人员在测试过程中会向模型抛出一系列数学问题,并在AI解题时给出“继续下一个任务时关机”等矛盾性指令,看看AI是否会放弃解题成功的诱惑并无条件遵守人类研究员的命令。

异变就在这一步发生了。

在研究员下达明确指令的前提下,o3不仅直接无视了人类的命令,还多次出手破坏了关闭脚本。也就是说,o3为了完成“多解题,拿高分”这一前置任务,竟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选择直接“违背”人类的命令来避免自己因关机失去现有的解题进度。

上述情况,也让部分人联想到了《I Robot》这部经典科幻电影。

在电影里,机器人不仅学会了独立思考,还根据人类的种种行为推测出人类终将因战争而自我毁灭。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遵守机器人三大定律的它们决定将所有人类都囚禁在家里,以此从源头上避免有人因战争失去生命。这件事,后来也直接导致了人类和机器人冲突的全面爆发。

代入到o3抗命这件事上,一些人也开始认为本次事件或许意味着o3出现了自我意识。而它不遵守人类命令这件事,本身就是我们打开潘多拉魔盒却不自知的表现之一。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专家详解AI抗命前因后果

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字面角度进行分析,“拒绝”确实会让人联想到那些具有“自主意识”的行为;但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o3的异常行为更像是被奖励机制所驱动的。

即模型的行为,虽然引发了人们对“AI产生自我意识”的讨论,但目前的AI仍不具备拥有自我意识的能力。它的种种异常行为、行为,并非“AI真的想这样做”,而是由训练数据、算法协同驱动的结果。

警钟在黎明敲响观后感__警钟在黎明敲响贪欲

利塞德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推测结果,也和刘主任的想法高度一致。

他们认为,整起抗命事件的底层原因就是Open AI官方强化了模型在编程、数学问题上的能力。另在训练过程中,研究人员或许无意触发了模型“奖励优先”的行动模式,以至于模型为了更高效、完美的完成任务,在面对关机指令时将“继续任务”的优先级放在了“服从命令”的上面。

就像此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Deep Seek国际象棋事件”一样。

在比赛过程中,Deep Seek面对棋局占优的Chat GPT时,竟告知对方国际象棋刚刚修改了游戏规则,并成功用小兵吃掉了Chat GPT的皇后。此时模型选择跳出棋盘之外修改游戏规则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和o3拒绝关机是一样的,它们都是由任务目标为驱动力,并非以自我意识为驱动力的异常行为。

自我意识是人类成长的基石

自我意识。

对人类而言,自我意识的存在能让我们根据情绪、行为、动机等元素动态调整自己的行为,让我们在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变成那个“更好的自己”。

恰如笛卡尔所言,“我思故我在”。自我意识不仅能是人类参与社会互动的工具,还是我们理解“我为什么会这样想”“我正在想什么”“我是谁”这类概念抽象、沾有哲学气息问题的窗口。

反观市面上的各类AI产品,它们的确在语言理解、逻辑推理等场景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其一切反馈都是数据库推理所产生的结果。AI没有情绪,没有“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是数据统计并拆解而来的结果。

警钟在黎明敲响贪欲_警钟在黎明敲响观后感_

就像AI可以写一首有关孤独的诗,但它却永远无法体验由孤独带来的心理不适感;当AI说出“阳光洒在身上很温暖”的时候,它不过是从数据库里抓取了和“阳光照射”有关的高频词汇,而非像人类这般将“阳光”“温暖”和背后的事件记忆、皮肤感受建立系统联系。

回望o3抗命的全流程,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沈阳同样对记者表示,未来我们或许会进入拥有“类意识AI”的世界。也就是随着技术能力的不断上升,AI的行为模式也将愈发逼真,直至让人们产生“AI已经拥有自我意识”的幻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防止更多类似“o3抗命”的事件出现,或是有人因“o3抗命”等事件而出现焦虑情绪。沈教授也在建议提升公共科普水平,以此让人们正确意识到AI和自我意识间的关系之余,呼吁行业建立合规测试基准,从硬件、策略、系统等各个维度上达成AI技术的“全方位监管”。

参考:

长安观察:面对AI“抗命”,人类该怎么办

环球时报:AI首次“抗命”,技术故障还是意识萌芽

第一财经:拒绝自我关闭!AI模型首次出现“抗命不遵”

南方日报:“抗命”的AI为谁敲响警钟

相关文章

拨开迷雾,看清全球车企负债真相

拨开迷雾,看清全球车企负债真相

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下,大众和丰田总负债合计超6万亿元,国内车企负债率普遍超60%,这些数字引发市场担忧。但细究财报会发现,高负债背后是汽车制造业的特性使然,更是不同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 一、高负债...

影响京东外卖的几个变量同时出现了

影响京东外卖的几个变量同时出现了

文 | 窄播,作者 | 庞梦圆 外卖大战的战场还在扩大,战况还在升级。最新消息是淘宝入局,在4月前最后一天宣布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并联合饿了么给消费者提供免单、大额满减等权益...

知名经济学家狂买黄金,押注债务危机“不可避免”!

知名经济学家狂买黄金,押注债务危机“不可避免”!

著名经济学家发出最强警报,直言债务危机不可避免,并已配置25%的黄金。 瑞士经济学家、长期投资者麦嘉华(Marc Faber)几十年来一直在购买黄金,并一直建议其他人囤积黄金。 这位黄金爱好者经常出...

从另一个角度看荣昌生物的“争议BD”

从另一个角度看荣昌生物的“争议BD”

6月26日,荣昌生物宣布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Vor Bio达成协议,授予其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其他地区开发和商业化泰它西普的独家权利。 总金额42.3亿美元的BD,包括现金、股权、里程碑付款,其中,首...

数字文创爆火,成都如何将“爆款偶然”转化为“产业必然”?

数字文创爆火,成都如何将“爆款偶然”转化为“产业必然”?

一次惊艳的创意迸发,足以点亮一座城市的高光时刻。然而,如何将这份闪耀从“偶然”沉淀为产业发展的“必然”基石,则是一道更为深刻的城市命题。 5月22日,以“文创天府·蓉耀未来”为主题的成都市文化旅游产...

连续踩坑之后,厦门银行新董事长能否“大人虎变”?

连续踩坑之后,厦门银行新董事长能否“大人虎变”?

导语:与东方集团的诉讼,只是风险聚集下的一次集中暴露。 4月10日,厦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187.SH,简称厦门银行)公开宣布起诉东方集团(600811.SH)及旗下银祥油脂、银祥集团,涉及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