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险资入市节奏放缓,其背后的逻辑更多体现出绝对收益导向下的审慎与理性。
在“资产荒”与政策鼓励的双重背景下,保险资金一度被市场视为权益市场的“增量主力”。近年来,频繁的加仓动作更强化了“持续增配”的预期。
然而,最新迹象显示,保险资金入市的节奏正在悄然放缓,其背后的逻辑更多体现出绝对收益导向下的审慎与理性。
回顾今年上半年,保险行业确实经历了一轮权益资产配置的“加速期”。
截至二季度末,保险资金投向二级股票与基金的合计比例达到13.6%,较一季度环比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股票配置比例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接近9%,而基金比例略有下降,呈现“委外转直投”的结构优化特征。
这一变化背后,是险企对权益资产的主动增配,尤其头部公司表现更为突出。
从主体来看,偿付能力充足率较高的头部保险公司成为加仓主力。
今年上半年,新华保险、中国平安等头部机构,权益配置比例提升幅度超过3个百分点。不过,这些加仓行为主要集中在年初及4月份。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保险资金继续大幅入市的动能正在减弱。正如去年保险机构积极抢配长期债券,而今年步伐明显放缓一样,其对权益资产的态度也正转向谨慎,这与保险资金始终以绝对收益为核心目标有关。
近两个月,A股市场出现加速上涨,不少险资已在权益投资中获取了可观收益。在这一背景下,短期追高意愿普遍不强。相反,若市场出现明显泡沫化迹象,机构更可能选择兑现收益、锁定利润。
尽管配置比例增速可能放缓,但保险资金投入A股的绝对金额仍将保持增长。
一方面,《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自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另一方面,在分红险占比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其资产端天然倾向于增加权益配置。以中信保诚人寿为例,其分红险的投资端接近50%投向权益类资产。
此外,部分保险公司通过设立私募基金,拓展了权益投资的多元化渠道,进而促进了保险资金在权益市场的配置规模。
险资入市节奏放缓,其背后的逻辑更多体现出绝对收益导向下的审慎与理性。(阿尔法工场金融家)
经济地位并不靠前的内蒙古,却组建了个巨无霸银行。 2025年5月27日,内蒙古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内蒙古农商行”)正式挂牌开业。 内蒙古农商行之所以备受瞩目,是由于其注册资本金高达580....
川内两大银行“掌门人”互调 8月17日,四川省内两大地方银行“掌门人”完成互换。 经成都市委决定,黄建军任成都银行党委委员、书记,并获提名为董事长人选;王晖任成都农商银行党委委员、书记,并获提名为董事...
来源:密探财经(ID:Spy Finance) 昨日至今,成都金融圈“炸锅了”!这事关本土两家万亿左右银行“一把手”新去向。 据A股上市的成都银行公告,王晖因组织工作调动辞去董事长、董事等一系列职务,...
8月29日晚间,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财报披露完毕。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测算,上半年六大行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81万亿元,同比增速为2.05%;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6825.24亿元,同比下降0.1...
来源:密探财经(ID:Spy Finance) 当前,银行业竞争激烈且经营承压。首当其冲的,要数前些年快速崛起却没啥背景的民营银行,如今又到了“十字路口”。 近日,作为“全国第十九家、江苏省第二家民营...
8月26日晚间,中国平安在上市险企中率先发布了2025年中期财报,交出了一份营业收入及营运利润双双增长的成绩单。 这样的成绩,既给市场带来些许惊喜,也在市场预料之中。 惊喜的是,在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