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非要“长得像人”?对话优艾智合副总裁关健:关键要适配实际任务

客服微996438432个月前财经知识34

人形机器人概念持续升温,工业机器人赛道也迎来新一轮“形态重估”。相比之下,一批面向工业场景的玩家正从更具可行性的路径切入具身智能浪潮,优艾智合就是其中之一。

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机器人公司,聚焦于高复杂度、高洁净等级的工厂环境,围绕“移动+操作”双重能力,打造适配半导体晶圆厂、新能源基地、3C制造车间等场景的移动操作型机器人,其产品已落地台积电、中芯国际、华星光电、中国中车、立讯精密、延锋国际等客户。

“移动操作机器人指的是在具备自主移动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了机械臂和环境感知系统,从而实现‘可移动 + 可操作’的双重能力。”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优艾智合副总裁关健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传统AGV几乎没有感知能力,只能沿着预设路径运行;服务型机器人则多部署在商用或办公场景,安全性、精度等方面的要求远低于工业级标准。

相比之下,移动操作机器人配备了“嗅觉”“温度感知”以及多模态信号识别系统,能对周围环境做出智能感知与分析判断,再结合自主决策能力,完成复杂操作任务。

机器人非要“长得像人”?对话优艾智合副总裁关健:关键要适配实际任务_机器人非要“长得像人”?对话优艾智合副总裁关健:关键要适配实际任务_

优艾智合机器人副总裁关健 受访者供图

时代周报:人形机器人如今热度颇高,也被寄望于进入工业场景。你怎么看它们未来在工业物流领域的应用潜力?

关健:目前,业内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人形是未来机器人的终极形态,主要目标是C端家用场景。在此过程中,工业作为训练与数据采集的“过渡场”,承担着为其走进家庭奠定技术路径的角色。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应当有专门面向工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设计。这两种观点存在一定矛盾。

我想强调两个核心判断:第一,机器人是否“长得像人”,不是工业应用的关键问题;第二,工业领域对机器人形态并无明确边界,关键在于是否适配实际任务。

从优艾智合的实践来看,我们更倾向于使用“移动操作型机器人”这一更为精确的概念。在晶圆厂这样的复杂工业场景中,我们的机器人已经可以实现24小时连续工作,长期稳定运行。这类机器人需要根据不同细分场景不断演化和适配,而不是拘泥于某种形态。

时代周报:当前业界热议“具身智能”,你如何理解它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实现路径和现实边界?

关健:我们去年年底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核心研究对象大多为人形或类人形机器人。

传统的移动操作型机器人,控制逻辑基本源自控制论架构,即人类为机器人预设每一道指令。而具身智能更强调通过大规模仿真与环境交互训练,让机器人具备自主理解任务、生成控制策略的能力,从而不再仅依赖人类的逐条编程。

在我们看来,具身智能是极具潜力的前沿技术,尤其对移动操作型机器人而言,其关键能力片段可以大幅增强机器人自适应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整照搬人形形态或全栈架构就能适配工业场景。

工业对一致性与稳定性的要求远高于消费场景,不同行业对机器人能力也有极为细致的差异。我们主张从工业实际出发,吸收具身智能中的“关键基因”,融入到现有机器人体系中,形成一个更智能的生产力集合体,而不是盲目追逐人形概念。

时代周报:工业门类众多,为何优艾智合最终选择聚焦于半导体、能源等领域?

关健:优艾智合在早期创业阶段曾响应过超过20个行业的非标定制化需求,并没有一开始就聚焦某一垂直赛道。今天所专注的半导体晶圆厂等场景,是在长期的项目迭代与现场验证中逐步沉淀出来的。

一些场景在过程中被自然淘汰,而另一些则在持续验证中不断固化为我们专长的行业解决方案。这更像是一个演化过程,而非战略预设。

时代周报:移动操作机器人是否会对晶圆厂带来深层次的改变?

关健:确实会。我们认为,所谓“机器换人”,本质上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生产力结构的再升级。

机器人可以实现微米级的精准操作,而人类即便达到毫米级,已属极限。人类在长时间重复劳动中难以保持动作稳定性,出错难免。但机器人基于数据驱动的控制系统,可以长时间稳定如一地完成精细操作。

在晶圆厂中,最常见的误操作(miss operation)就来自人工失误,影响产能和良率。这一层面,机器人的价值早已超越单一成本考量。

我们服务的晶圆厂通常涉及数百至上千个盒子,每个都要经历三四百道工艺流程。如果依赖上百名工人进行系统性调度,管理成本与错误风险极高。而机器人集群可基于统一系统互联互通,高效协作。

此外,人类本身也是污染源,唾液、皮屑都会对晶圆造成污染,而机器人天然规避了这些风险。

时代周报:优艾智合提出的“一脑多态”控制架构,与此前行业中的“云端机器人”概念有何关键差异?

关健:“一脑多态”并不等同于传统的云端模式,我们清晰区分了端侧与边侧。

例如,急停、安全避障、精度控制等关键任务必须在机器人本地完成,若完全依赖网络将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认为决策的优先位置在端,协同的调度任务则部署在边缘。

边缘服务器通常承载多台机器人之间的协调任务,具备较高的算力冗余。这种结构下,端控制单一机器人,边侧调度机器人集群,实现灵活协同。

时代周报: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在优艾智合的“一脑多态”架构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关健:我们希望借助大模型实现“机器人自主生成代码”的关键技术突破,将其能力嵌入现有控制框架中,逐步提升机器人系统的自主决策与任务适配能力。

当前“一脑多态”系统类似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具备基础理解能力、硬件操作技能和环境感知能力,但在每个垂直行业的专业知识还相对欠缺。

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入行业小模型或行业软件作为“经验补丁”,协助其完成具体任务。华为云的盘古大模型作为底座平台,能够与“一脑多态”架构无缝衔接,构建跨行业、跨场景的智能执行能力。

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平台伙伴接入,围绕各自熟悉的行业构建配套软件,只需告诉机器人“做什么”,系统便可自动调配动作链条。这将构成一个更具生态能力的智能平台体系。

时代周报:你如何看待当前四足机器人被引入厂区巡检场景的趋势?轮式与足式机器人是功能互补还是竞争替代?

关健:从我们的观察看,轮式与足式机器人在工业巡检中的关系,并非此消彼长,而是各有其独特适配区间。

四足机器人的优势非常直观:具备显著的越障能力,能适应崎岖、非结构化地形,尤其适用于存在台阶、碎石或植被的户外环境。它的短板也同样明显,比如续航时间有限,稳定性和负载能力相对较弱。

轮式底盘的优势在于能耗低、负载大、路径重复性高,在铺装良好的厂区地面,尤其是标准化工业车间和管廊中,表现非常稳定可靠。因此,在我们看来,一个基本的判断逻辑是:在人工铺装良好的厂区内,轮式机器人依然是主力;而在厂区之外,比如大型变电站外围、风电场、油气站等自然环境中,四足机器人更能发挥优势。

(实习生金萱楹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文章

第一大股东连续减持,晶方科技无传统意义上的实控人,但称“管理层稳定”

第一大股东连续减持,晶方科技无传统意义上的实控人,但称“管理层稳定”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陶炜 南京报道 晶方科技(603005.SH)6月5日晚间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新苏州创投”)计划在2025年6...

补贴大战,难撼美团“正餐壁垒”

补贴大战,难撼美团“正餐壁垒”

早上7点,库迪咖啡店员小曲已到岗备战——她所在的门店近一个月经常爆单,日单量从平时600多猛增到800多,最夸张的时候甚至逼近千单,“几乎全是外卖单,一块多钱的单子多到做不过来,连上厕所都是奢侈”。...

一年关店3.9万家!老板套现、股东跑路…又一个暴利行业开始崩塌

一年关店3.9万家!老板套现、股东跑路…又一个暴利行业开始崩塌

· ·· 山东本地连锁药店龙头,被老板和高管们连续多次减持,一季度门店也关了119家。 广东开出上万家店的连锁药业大参林,老板被刑拘了要卖股票还债,公司也被处罚,私募基金股东也偷偷减持。 更不用说,行...

20年新低!银行净息差“磨底”

20年新低!银行净息差“磨底”

2025年6月25日,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称,2025年一季度是一个重要拐点,银行的净息差水平已经低于不良贷款率。 如今来看,这一判断再次得到数据印证: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

大忽悠7年狂捞3.8亿,成功学如何收割底层?

大忽悠7年狂捞3.8亿,成功学如何收割底层?

老一辈俗话说:江湖骗术千年不绝,不是骗子太聪明,而是傻子太多。 这话可一点儿毛病没有。无论多荒谬的谎,都不怕没人信。 点击上方视频立即观看 快刀财经的朋友们,好消息来了,为了满足大家多元化的需求,「...

冯仑:消极的人生态度会搞砸一切

冯仑:消极的人生态度会搞砸一切

01 问: 冯叔,我是一个苦逼的打工人,和身边的社畜朋友们一样,虽然日子凑合着还过得去,但总是过得紧巴巴的。好工作又不好找。挣钱怎么就那么难呢?你能能给我一点建议吗? 冯仑: 其实对我们个体来说,就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