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亮剑,中小学最严红线来了

客服微996438433个月前财经知识59

_国家亮剑,中小学最严红线来了_国家亮剑,中小学最严红线来了

作者 | 幸凯

国家亮剑,中小学最严红线来了,以后将越来越严。

5月2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的通知》,提出16条高压线,进一步清理整治违规办学治校行为。这显然是在去年提出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后的一次升级。

对比去年,今年更新的清单明显更全、更细、力度更大,从12条扩展至16条,新增了包括考试安排、校规校纪、食品安全、校服采购在内的四项内容。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向:

“减负”核心地位提升、“升学率”排名要求后移、校园安全责任主体升级。

_国家亮剑,中小学最严红线来了_国家亮剑,中小学最严红线来了

“减负”加码

去年,教育部首次发布《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的通知》,列出了12条负面清单,其中4条谈的都是“减负”——提前开学、延迟放假、寒暑假补课、超纲课程、过量作业都被禁止。

今年,升级版清单中关于“减负”的规定增加至5条:

将“严禁频繁组织考试”纳入,明确初中每月考试不超过1次、小学一二年级禁止纸笔考试。大幅压缩了周考、月考等考试次数,直击“以考代教”的积弊。

此前,家长们对无节制考试诟病已久,这一条相当于直指“乱考卷”之风。一项调查显示,北京某小学取消月考后,学生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下降27%,家长微信群里“讨论错题”的消息减少60%,取而代之的是分享孩子制作的植物观察手账。

值得注意的是,与“减负”相关的条目在清单中的位置前移了。

去年的四条规定被排列在第7-10条的位置,今年的五条则被提位至2-6条,排序仅次于政治安全。

显然,国家更重视“减负”了。

“减负、减负”,一直被提起,从未消失过,为什么一减再减?

几个重要的原因或许能解释从未停下的“减负”步伐:

首先,升学难度升级,孩子们的压力减不下来。北师大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认为,一切以升学考试的教育体系,考试难度不断增加,造成学生负担加码,这是学生负担重的重要原因。说白了,虽然国家一直提倡给孩子减负,但中高考还是要选拔学生,要升学,还是得卷起来。

其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家长们的压力减不下来。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学校,城乡、区域间的教育差距更是明显。家长们心里担心自家孩子落人一步,就导致他们选择了“偷偷补”,结果就是越减负越得补课,陷入死循环。

再者,社会观念的转型也需要时间。在望子成龙的家长和期待青出于蓝的老师们面前,一直在强调的“减负”口号有时被误解为“放任教育”,甚至担忧减负会制造“学渣”。这种认知偏差导致家校协同困难,政策效果被稀释。

显然,“减负”还未成功,还得继续努力。

国家亮剑,中小学最严红线来了_国家亮剑,中小学最严红线来了_

升学率不再是“第一指标”

“减负”地位提升的同时,“升学率”排名要求后移,对优绩学生的评价导向发生了微妙变化。

去年,清单的第5条就曾禁止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对学校和老师进行考核排名;今年,这一要求被后撤至第8条位置。教育评论指出,此举或将彻底打破“唯升学论”,促使学校和老师把精力更多放在学生全面发展上,而不是过度关注分数。

上海在去年修订的《义务教育质量绿色指标评价实施方案》中,就明确将“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劳动素养”等作为核心指标纳入学生综合评价,并新增“创新素养”测评考察学生素质,突出体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导向。

湖南省临淄区今年更强化了“三评一化”模式,将义务教育学校评价指标从60项精简至34项,重点保留安全规范、课程实施等基础性指标,同时增设“教师专业成长”“学生进步幅度”等发展性指标,明确升学率不再作为考核依据。

逐渐地,以升学率、成绩为“第一指标”的时代也要结束了。

_国家亮剑,中小学最严红线来了_国家亮剑,中小学最严红线来了

更关注校园霸凌

今年的通知还有个重点变化,家长们普遍关心的校园安全问题,责任主体从“教师”上升至“学校”,校长及管理层成为问责的第一目标。

对比两版清单,在校园欺凌的问题上,我们发现,主语悄悄地变了。

去年:“严禁校园内发生以多欺少、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等学生欺凌行为,或教师漠视、纵容学生欺凌行为。”

今年:“严禁学校漠视、纵容以多欺少、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等学生欺凌行为。”

以往只强调“教师不得纵容”,而新规则将目光投向整个学校管理体系,要求学校必须主动防治欺凌。

换言之,如果学校发生欺凌事件,校方责任更难推脱,校长及学校管理团队将成主要问责对象。

抵制、防治校园霸凌,不只是强调教师个人的监管作用,更要求学校制度和管理“零容忍”。这一管理思路的变化彰显出国家对校园安全问题的聚焦。

过去曾有校园霸凌隐患被忽视或事故后隐瞒现象,此次列入负面清单后,有了国家的严抓严打和学校的带头整治,家长们可以安心些了。

此外,对于家长们诟病的校服统一采买问题,这次通知也作了相关部署。

负面清单增设了对校服选购的规定,明确禁止“强制购买校服,利用购买校服牟利”的行为。不少省份已经开始行动起来,重视校服采购的自由与合规了。

广东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近日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学生、家长购买校服或捆绑销售,严防校服采购中的腐败行为。该项规定从今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可以说,国家划定的这16条高压线,着眼于刀刃向内的改革,让教育回归守护成长的本质。

相关文章

牛文文:不要大办公室,不要层层管理,创业要先保利润活下来

牛文文:不要大办公室,不要层层管理,创业要先保利润活下来

在2010年年底的时候,我的高管团队都走了。 他们走的时候,我怀疑人生。 这个时候,你就会反思,你就会痛苦。 我找过雷军,找过周鸿祎。他们告诉我,哎呀,这太正常了。 雷军告诉我,创办一个新公司,两年半...

新政拉动效应明显 北京五环外住房交易活跃度提升

新政拉动效应明显 北京五环外住房交易活跃度提升

8月8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相关政策的通知》,自2025年8月9日起施行。《通知》明确,符合北京市商品住房购买条件的居民家庭,购买...

张家口市供销社携特色农产品亮相北京 助力地方好物进京

张家口市供销社携特色农产品亮相北京 助力地方好物进京

4月26日 ,“中国商报社产业服务活动启动暨地方美食好物进京推介会”在京举行。张家口市供销社作为重点推介单位,携六大特色农产品亮相,展现“冬奥之城”的生态优势与农业成果,推动地方好物与首都市场精准对接...

15亿身家的绍兴老板,豪赌陪伴机器人

15亿身家的绍兴老板,豪赌陪伴机器人

撰文丨马小雨 编辑丨鄢子为 绍兴老板朱志刚,转行发力机器人。 4月末,他控制的汤姆猫公告,去年净亏8.6亿元。这家市值170多亿的公司,计提了约9亿的商誉减值。 管理层特意提到,2024年底,汤姆...

“13姐妹”各有王牌产业,苏超火爆是一场“阳谋”?

“13姐妹”各有王牌产业,苏超火爆是一场“阳谋”?

· ·· 都两个月了,苏超的热度丝毫没有下降的趋势,反而越来越火了。 7月5日,苏超上演“江苏一哥”之争,南京队VS苏州队。南京主场来了60396人,再次刷新苏超上座率,离国内顶级联赛中超的记录就差了...

上海银行副行长汪明辞职,将调任沪农商行行长

上海银行副行长汪明辞职,将调任沪农商行行长

出生于1975年的汪明,今年50岁,毕业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专业,曾任上海银行北京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上海银行同业金融部副总经理、公司业务部总经理,上海银行浦西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上银基金董事长等要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