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形势变化得太快,个人观念要跟上,个人发展计划也亟待相应调整。
什么叫“非必要”?
就是说“不是刚需”,“博士帽不是房子”,“除非无路可走”,不然一定肯定百分之百“那不是最好的路”。
算个经济账,当我们读博时,沉没成本不止是青春,还有学费。高昂投入与毕业后的学历贬值形成令人窒息的对比。
当然也有例外。AI算法博士年薪普遍200万以上,顶尖名校博士能到300万-700万。但那是少数人啊。
现在读博面临很多挑战。
教职供需严重失衡。2025年博士毕业生预计突破10万人,而高校教职岗位仅5-6万席。
普通院校博士竞争985教职需顶刊论文加博土后经历,比如杭州某地方院校3个岗位吸引150人厮杀。
科研竞技场已成角斗场。入职后,94%高校推行首聘期考核制,41%实行“非升即走”: 淘汰率持续攀升,这已是常态。
年龄是另一道“生死线”。博士生延毕率长期超60%,毕业时平均年龄29岁+,而高校招聘普遍卡在35岁门槛。与此同时,学术圈的年龄焦虑步步紧逼,35岁的青基,37岁的优青,40岁的海优,类似于一票否决的潜规则,一步慢步步慢,得不到“入场券”就是死亡“天花板” 。
更严峻的是心理健康危机。Nature子刊《Nature Biotechnology》研究论文显示“读博对人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比父母意外去世还大”。导师的PUSH和各种各样的问题,都给博士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
其中焦虑抑郁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6倍,孤独感如影随形。科研焦虑、情感危机、经济压力像滚雪球一样叠加,致使jump、猝死时有发生。
非必要请不要读博,不是否定读博价值,而是呼吁理性选择。
随着AI的快速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博士体系也必将进行深刻调整。一些领域,其实不需要博士学位,完全可以先尽量工作,实在觉得有必要了,再去读。
替代路径正在展开:技工也可以在职博士+企业晋升模式保留职场身份;区域流动避开东部内卷;叠加数据科学等技能,产教融合路径复合型解决这些问题。
什么样的人仍应踏上博士之路?一定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真的热爱学术,且非功利性的。
唯有热爱能抵万难。
反之,如果仅仅为逃避就业、迷恋学历光环,或年过三十无经济缓冲需要过渡,那么务必请慎重。
务必考虑好,自己到底能不能付得起这种精神代价;要知道,拥有一个健康不变态的人格,其实远比那些所谓的“生存问题"“发展问题”更加重要。

当华灯初上,热浪渐消,结束了一天的忙碌,约上三五好友,畅谈相聚,把酒言欢,在欢快的干杯声中,“烟火气”逐渐蒸腾……这个周末,青岛啤酒节在全国各地激情延续。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海拉尔、锡林郭勒,正持续上演...
我的报告题目叫作“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质趋势”。 2025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它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开年以来发生了很多的事情,我想大家已经看到了,比如外部环境发生...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楷楷 寻找流量是电商业务的宿命。618前夕,淘天和京东先后官宣跟小红书达成战略合作,希望通过拆墙缓解流量增长的瓶颈。 手握流量入口的玩家往往能走出差异化...
特朗普政府关税影响下,美国汽车制造商面临冲击,三家美国车企暂停向中国出口汽车。 三家车企暂停出口 据媒体报道,近日受关税政策影响,福特汽车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公司最近已暂停向中国运输美国制造的SUV、皮...
日前,维科技术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15.28亿,同比下降8.64%,连续第二年下滑,实现归母净利润-0.29亿,亏损有所收窄,但连续4年亏损,扣非净利润-0.89亿,自2012年以来,...
船王接盘,长子、继母豪门内斗终成空。 传奇甬商郑永刚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两年半后,其一手创办的杉杉股份(600884)迎来了新的掌舵人。 10月11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杉杉集团有限公司(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