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m_d_n_f_
读者卖了一套公寓。
用到手的现金,又买了3个车位,收益6%+;
还想再买2个车位,不敢了。
"担心租金会下跌"
担忧得有道理呀。
今年挺多优质地段,租金纷纷跳水。
一
有两个新鲜迹象。
北京这边最拔尖的商场,是SKP。
销售额节节攀升,大家排队买奢侈品。最光鲜的那年,成为了全球“店王”。
我每次路过橱窗,感觉真是珠光宝气,香味从旋转玻璃门里散发出来,进出的人都很时髦。
梦幻的另一个世界,haha
但从去年开始,它的势头发生了逆转,销售额狂降17%。
还有国贸。
这个北京的高端商场,哪怕疫情时生意都没受太大影响。
很能赚钱。
但今年一季报出来,它历史罕见的——
租金、出租率,双双下降。
写字楼、到商场、到公寓...纷纷下滑。
导致它业绩挺难看的。
股价今年已经跌了12%。
二
从SKP到国贸,北京的顶流不动产, 也有凉意了。
上海呢?
我了解的不多。
但,代表性的恒隆去年收入减少了6%——这个主要指租金收入。
租户销售额垮得更厉害,同比跌22%。
嗯,也不太景气...
老总解释:
买奢侈品的数量减少了、买入门级奢侈品的人不买了。
大意如此
这是北京、上海,顶流地段情况。
所以担忧租金下行,有道理。
萧条期的商业不动产,还容易遇到问题——不好变现。
接盘人有限。
当房东开口想卖,就输了先手。
要么卑微打折,寻找买家;糟糕的话,沦 为僵尸资产
还是大A好啊,它虽然渣,但它流动性好呀。
容易变现。
如果咱们有10万块钱,可以把它们分散在多种资产里。
除了商场写字楼,也可以水电,也可以银行,也可以通信商,高速公路,白酒龙头...
一键卖出,T+1现金到账
前几天巴菲特开股东大会,有人问他——
为什么你钟情股票而不是买房呢?我们中国人就很爱买房...
巴菲特说:
房子的交易太复杂了。
买卖双方下定决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要不停的谈判、谈判、谈判...
流程漫长,要投入的时间太多。
有的甚至要好几年。
而股票就又便宜操作又简便,双方达成一致,5秒就完成交易了。
还是股票好啊。
三
北京、上海地段租金下行,和 消费不行了也有关系。
北京前段时间发布了前3月的消费品数据,在网上引起很多讨论。
总消费下降-3.3%
上海稍微好点儿,但也降了-1%。
这是总体情形。
大家看图,会发现有的类别降幅更大。许多行业十分微利,利润也就个位数。
会导致直接亏损、关店、离场。
有个迹象 值得一提:
似乎,越来越多人在逃离TOP 2。
逃离北京、上海。
以前也有这类说法,但现在更壮观了。一拨拨人收拾齐整,离开了。
官方披露——
2024年,北京常住人口少了2.6万人; 上海更夸张,外来常住人口少了近24万人;
对普通人来说,这是生活的第二次选择。
经济下行期找一个成本更低、压力更轻的城市生活,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人生从来不是单选题。
留在大城市,各种生活开支都更高。
回老家,好歹能省下租房的钱。
很多二线城市依然火爆,人们热情消费,充满了活力。
很多小城市更是物价实惠。
清明节回老家时,我和妹妹吃饭。
我们选了一家餐馆。我翻了下菜单,只需十来块钱,就能吃得饱饱了。
9块钱一份冷面,碗比脸大,我和妹妹两个人分
我说——还真挺便宜。
但我妹妹不同意。
她皱眉说,姐,挺贵呀。
来源 | 地产密探(ID:real-estate-spy) 受消费降级、电商蚕食等冲击,商场确实难做。包括外资的沃尔玛、伊藤等知名品牌都在不断关店,央企背景的也不例外。 据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华润万家...
近两年,但凡关于万达以及王健林的消息,几乎都不是什么好消息,近日,王健林再因出售48座万达广场而冲上热搜第一,引发了网友热议。 网友粗略算了一笔账,有消息称此笔交易总规模或达500亿元,相当于一座万达...
过去几年,中国房地产风谲云诡,可能是人事动向最频繁密集的时期了。商业地产和物管企业也不例外,有不少老将,都选择了转移阵地。 从万达到龙湖,再到新城,高管变动恍若走马灯。 不过,也有例外。今年年初,从...
在大本营长沙,文和友“网红打卡地”的地位不倒。 “五一”期间,长沙文和友人流量预计达数万人次,较往常翻了一倍。只是,口碑滑落以及复制困难,已如魔咒一般附身于这家餐饮文化服务商。 2月,坐落于太古汇裙楼...
48座万达广场易主,腾讯、太盟领衔“熟人团”接盘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披露,由太盟、腾讯、京东潘达、阳光人寿等组成的财团已无条件获批收购大连万达旗下48座万达广场项目,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39个...
作为全球为数不多持续盈利的地铁公司,“港铁(香港地铁有限公司)模式”常被业界津津乐道。 近期,港铁和西安地铁携手成立合营企业,这一消息引发坊间期待,认为这将显著改善西安地铁商业资源开发,减少地铁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