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来5年前的2020年3月12日,我曾经在几个小时之内,爆仓了50多枚比特币……真的是痛彻心扉。
其实,就在2024年的第二天(1月2日),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2024年,该买什么》,在文章里,我明确对比了普通人可以拿资金投入的4种典型资产:比特币、黄金、美股和A股,做出其15年来价格变动及收益的对比。
沪深300收益以人民币计价,标普500、黄金和比特币收益以美元计价
除2014年、2018年和2022年这三个负收益的年份,比特币在其他任何一个年份的收益,最低也在30%以上,100%以上的收益可谓是稀松平常,而收益超过1000%的年份也有3个。
相比之下,虽然说我们中国经济规模,从5万亿美元暴涨到当前的18万亿美元,但中国的股市以及与其紧密关联的港股,却是过去15年里世界上最烂的资产。
看了这个表格,真正该选择什么样的资产,难道不是一目了然么?
比特币有价格,起始于2010年5月份,当时一个程序员用1万枚比特币来换取2块披萨,当时也就折合几美分1个,直到2011年2月比特币的价格才突破1美元/枚。
2011年6月,比特币价格突破10美元和20美元/枚,形成比特币的第一次“泡沫”;
2013年2-4月,连续突破50/100/200美元关口,形成比特币的第二次“泡沫”;
就在2013年11月的一个月之内,连续突破
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美元关口,形成比特币第一次真正的“大泡沫”;
2017年5月,比特币首次突破2000美元/枚;
2017年8-12月,比特币连续突破
3000/5000/8000/10000/15000美元关口,形成比特币的第二次“大泡沫”;
2020年12月,突破20000美元;
接下来的2021年1-3月,又连续突破3万/4万/5万/6万美元/枚,形成了第三次“大泡沫”;
正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泡沫”,所以虚拟货币泡沫,总是被媒体一阵痛批:
虚拟货币终归零,反观A股破3000点挺起脊梁。
嗯,10年涨了1万倍是庞氏骗局、是泡沫、终将归零,而15年如一日、动辄保卫3000点的才是脊梁,为了揭秘庞氏骗局,露出脊梁,我特意做了下面这张图表。
总之,就在那篇文章中,我明确告知大家,2024年最应该买入的资产,就是比特币,但很可惜,那篇文章在第二天就被删掉了。
有人可能会问了——
为什么比特币能顶着山呼海啸般的“庞氏骗局”指责,在过去的15年间,一次次的创出历史新高呢?
就这个问题,我在2019年已经写了一篇非常深入的文章:
为什么比特币比黄金更值得拥有?「链接」
5年之后的2024年3月份,我又再次写了一篇文章:
14年100万倍涨幅,比特币凭啥又创出新高?「链接」
实际上,自2018年真正理解BTC的价值以来,我都一直认为,比特币是当前主流大类资产中,最有价值的资产,我还借鉴网络分析师PlanB的观点,不断的用更新的S/F(存量/流量)法,更新建立比特币价格的S/F模型,以确定BTC在某一阶段的“公允价值”。
正是利用这种方式,2020年8月比特币价格还在1万美元左右的时候,我就大胆预言:
2年之内,比特币价格将突破5万美元!
当2022年比特币跌至2万美元以下的时候,我又在2023年初大胆预言,比特币价格将在未来2年突破10万美元!
只有比特币了!
现在,比特币创出15年新高,应该恭喜所有不带杠杆拿住比特币的人!
在我的知识星球里,会每月更新一次关于比特币的模型报告,下面的截图,即为比特币的模型周报20250615的部分内容。
近日,多地快递费上涨。 红星资本局调查发现,电商重镇广东、浙江多家快递公司目前已对电商客户涨价。其中广东是重点调价地区,每件调价幅度在0.3元至0.7元之间,同时还设定1.4元/单的底线价。有业内人士...
地方助贷机构直接向辖区内中小企业及个人发放助贷贷款或被叫停!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近日取消银川信融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宁夏信彭产业发展管理有限公司等七家助贷机构涉金融事项经营资质,...
除了概念的植入外,选择品牌联名或合作明星资源也能为产品注入更多的情绪价值和社交价值,推动生活必需品变成“非买不可”。 例如,舒肤佳与普陀山联名推出香挂,调性匹配注入更多文化内涵;兔头妈妈的儿童牙膏与热...
营收持续增长,海外市场高歌猛进,AI模型密集迭代,商业化路径逐渐清晰——昆仑万维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看起来充满进取的节奏感。 其最新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7.33亿元,同比增长49.2...
7月13日,上交所正式发布实施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配套业务规则,包括《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预先审阅》、《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8号...
深圳再次迎来历史性机遇。 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这是深圳自2020年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来,迎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