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控证券欺诈,“最惨CEO”李斌,难上加难

客服微9964384315小时前财经知识2

设计:岚昇

被控证券欺诈,“最惨CEO”李斌,难上加难__被控证券欺诈,“最惨CEO”李斌,难上加难

曾经的“最惨CEO”李斌,又多了一件麻烦事。

10月16日,据财新消息,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状告蔚来汽车涉嫌财务造假,CEO李斌、前CFO奉玮被指控涉嫌证券欺诈。

消息一出,蔚来股价立刻“跳水”,港股一度暴跌13%、美股夜盘大跌超10%,市值半天就蒸发超百亿。

麻烦远不止此。这场诉讼还可能卡住蔚来正在推进的百亿融资,给李斌承诺的“第四季度盈利”蒙上阴影。

颇具戏剧性的是,就在此前一天,蔚来旗下主打平价市场的乐道汽车,才刚刚宣布第10万辆量产车下线。这本应是提振市场信心的利好,GIC的质疑犹如一盆冷水泼下,把所有积极信号全冲没了。

当晚,蔚来相关人士回应称,本案件并非针对蔚来近期经营状况,源于2022年6月做空机构灰熊在一份做空报告中对蔚来的不实指控,该报告并无依据,包含许多错误、无根据的推测以及误导性结论。

蔚来汽车的拥趸赶来埋单。

10月17日,蔚来开盘大涨,涨幅一度超过6%,最终收涨2.17%,市值为1241亿港元。

问题是,未来还能有多少人保持这样的乐观态度?自2016年至2025年上半年,蔚来已经连续多年亏损,累计净亏损超过1000亿元。

时隔3年的秋后算账?

GIC对蔚来的核心指控,集中在两点。

首当其冲的是,蔚来电池租赁业务的收入确认问题。

将电池批量卖给关联公司蔚能时,蔚来一次性确认了全部收入,但GIC认为,这笔收入的性质实质上是未来的租赁服务费,应该与用户按月付费的节奏同步,逐步计入报表。

若按渐进的方式逐步确认,蔚来当时的业绩表现将大打折扣。财报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蔚来营收同比激增133%,从28.5亿元大幅攀升至66.4亿元。

在起诉中,GIC直指蔚来有夸大收入和利润的嫌疑,且成立蔚能的目的,在于优化财务报表。

其次,GIC对蔚能的“独立性”提出根本性质疑,认为这家合资公司并非具备独立运营能力的市场主体,而是受蔚来实质控制的空壳实体。

这一指控的关键影响在于财务报表的合并规则。若该观点成立,蔚来就得把蔚能财务数据合并进报表里,那么之前它卖电池的一次性收入就不算数,业绩暴涨也就无从谈起。

就此,GIC提出两项关键理据。一方面,蔚能的整体运营高度依赖蔚来,从电池的采购型号、数量到最终端的用户租金定价,核心商业决策均由蔚来主导制定,缺乏独立商业实体应有的决策自主权。

被控证券欺诈,“最惨CEO”李斌,难上加难__被控证券欺诈,“最惨CEO”李斌,难上加难

蔚来的电池租用服务模式。

另一方面,在股权层面,蔚来仅持有蔚能19.84%股权,巧妙地低于20%的并表门槛,但又通过提供担保、形成应收款等关联交易,使其在蔚能享有的实际经济利益占比达55%,远超持股比例的控制力。

风波的起点,要回到三年前。

2022年6月,美国做空机构灰熊研究发布报告,质疑蔚来通过向蔚能出售电池夸大收入利润,这在当时虽引发讨论也并未掀起颠覆性波澜,真正的转折,出现在“受损方”GIC的入局。

作为蔚来的股东之一,GIC在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间累计买入5445万股蔚来ADS。但随着灰熊做空报告发布,蔚来股价大幅下跌,按股价波动估算,GIC因此蒙受的损失可能达到5亿至20亿美元。

_被控证券欺诈,“最惨CEO”李斌,难上加难_被控证券欺诈,“最惨CEO”李斌,难上加难

蔚来美股近年来股价表现。图片来自雪球。

更值得关注的是诉讼发起的时间点:GIC并未在股价刚下跌时行动,而是选择在蔚来股价较2021年高点跌去80%、市值大幅缩水后才提起诉讼,这背后的考量,让整个事件更添一层讨论空间。

“靠融资续命”

公开资料显示,GIC是新加坡政府全资持有的全球投资管理公司及最大国际投资机构,管理着9360亿美元资产,规模与“股神”巴菲特执掌的Berkshire Hathaway相当。

这样一家手握巨额资本、背景特殊的主权基金,如今直接对蔚来提起诉讼并公开炮轰其财务信息,犹如扔下一枚重磅炸弹震住了整个市场。

这是首例一国主权财富基金以原告身份单独起诉中概股企业的案件。

要知道,GIC的一举一动本就牵动市场神经,它的起诉不仅让前期的财务争议有了“关键方追责”的新维度,更让外界对蔚来财务透明度和真实性的讨论,从之前的零星声音,演变成市场层面的疑虑。

即便蔚来从一开始就对相关质疑作出否认,却始终没能斩断市场的负面情绪。

早在灰熊发布做空报告次日,蔚来就发布公告回应称,灰熊报告并无依据,其中关于公司的信息包含许多错误、无根据的推测,以及误导性结论和诠释;2个月后,蔚来再发公告称,已针对灰熊做空报告完成了独立内部审查,均未发现不当之处,所有指控均不成立。

如今电池业务的“会计魔术”被推上被告席,财务质疑的幽灵持续徘徊,蔚来不得不在资本市场的钢丝上艰难行走。

这场诉讼的结果或将直接牵动其未来的融资命脉:一旦财务造假的指控被坐实,蔚来的百亿融资大概率会泡汤,甚至可能影响已有资金的合作稳定性。

而蔚来,新能源淘汰赛已进入决定生死的下半场,依旧没能跳出“靠融资续命”的怪圈。

今年3月,蔚来以每股29.46港元的价格配售股份,融资35亿港元;刚过半年,9月又定增1.8亿股,募集10亿美元。从数据看,今年蔚来已融资超百亿元。

再往前看,2023年,蔚来获得来自阿布扎比政府基金CYVN Holdings的多笔战略投资:7月,CYVN Holdings向蔚来进行了7.385亿美元的战略性股权投资,并从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的一间关联公司购入公司若干A类普通股,总对价为3.5亿美元;12月,蔚来又获得来自该机构22亿美元的战略性股权投资。

同一年,蔚来还发行了一笔规模10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将在2029年、2030年先后到期。

对蔚来而言,融资早已不只是阶段性需求,更像是被嵌入商业模式的“常规动作”。

回顾蔚来的发展轨迹,这家车企的融资节奏几乎从未间断,几乎每个季度都有新的融资动态,每年也总会抛出新的战略故事吸引市场目光。

从最初以“换电第一股”的标签打开市场,到后续推进技术对外输出,再到布局多品牌并行策略,蔚来始终在依靠对未来的蓝图描绘吸引资本支持。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频繁依赖资本输血的模式,也在一次次消耗着公司当下的财务储备,让现实经营压力与资本预期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

尤其关键的是,蔚来持续高频融资的同时,业绩扭亏为盈的目标却始终未能实现。这种只输血、难造血的现状,悄然改变着资本市场的态度。

最直观的写照莫过于市值的变化:蔚来市值一度攀升至4000余亿元的高位,如今却已缩水至1000多亿元——过去资本市场对其未来故事的热情,正慢慢被对盈利前景的观望取代。

然而融资这条路,蔚来眼下还真停不得,一旦融资断档,一连串致命的连锁反应可能随之而来:上游供应商收紧账期,下游消费者动摇购买信心,股价进一步下探,最终资金链断裂。

四季度盈利?难

尽管屡屡融资,蔚来手上还是没啥钱。

今年上半年,除了投资性现金流外,蔚来的经营性现金流和融资性现金流全部为负,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09.26亿元,缺口相比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融资性现金流净流出9.18亿元。

与此同时,蔚来汽车的现金储备为277亿元,只比其一年的净亏损额度略高。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71亿元,较年初的193.29亿元减少63.2%,仅够覆盖3个月运营成本。

另外,其应付贸易款项及应付票据,相比年初增长1.64%至349.5亿元。在行业账期缩短的号召下,账面不足百亿的可用资金显然难以覆盖这些债务的兑付。

李斌都曾多次公开坦承“经营压力大”。

2025年上半年,蔚来净亏损120.3亿元,同比增亏15.87%,毛利率更是降至9.1%——同期,理想毛利率为20.3%,小鹏达16.5%。

_被控证券欺诈,“最惨CEO”李斌,难上加难_被控证券欺诈,“最惨CEO”李斌,难上加难

蔚来汽车持续亏损。图片来自中国企业家。

成立11年,蔚来造血能力依旧未及预期。

从交付端看,今年上半年蔚来共交付11.42万辆,仅完成全年目标的 26%;即便主力车型L90与新ES8出现爆单情况,背后也是“高性价比”定价策略的支撑,这意味着车型的利润空间已被大幅压缩。

对蔚来而言,更棘手的还在未来,高性价比定价策略似乎在逐渐失效。

今年上半年,蔚来单车均价从去年同期的27.3万元跌至22.4万元,对应的单车毛利也从3.3万元降至2.3万元,跌幅高达30%——也就是说即便降价,也难再像过去那样撬动市场。

李斌又该如何实现豪言壮志?

年初,蔚来汽车立下“今年四季度盈利”的军令状;9月2日的二季报电话会议上,李斌再度强调了这一目标。

为了兑现这一承诺,李斌也给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三个品牌合计月销5万辆、毛利率达16%至17%、销售和管理费用控制在销售额的10%、研发费用控制在20亿元至25亿元。

哪一项都不轻松,此时距离4季度结束不足2个月时间。

海通国际分析师直言,“难度仍艰巨”,在其看来,蔚来汽车要实现四季度盈利,毛利率需要超过17%、月交付规模超7万辆,虽然能依赖零部件通用率与自研率大幅提升以实现极限降本,但目前能见度有限。

当然,市场不乏不同声音:有观点认为,当下能像蔚来这样频繁融到资金的车企本就不多,只要资本市场的信任、用户的信任还在,李斌就能带着企业走得更远。

但问题也恰恰回到了原点:经历了财务争议、市值缩水与盈利目标的重重压力后,李斌和蔚来,还能拥有多少这份关键的信任?

相关文章

广济药业信披违法违规,危险“会计游戏”玩不得

广济药业信披违法违规,危险“会计游戏”玩不得

做企业,不能靠玩“会计游戏” 近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 湖北证监局已查明,广济药业子公司济康医药在与部分客户开展经销业务时身份为代理人,应当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

欺骗投资人8年,这家AI独角兽破产了

欺骗投资人8年,这家AI独角兽破产了

全球创投圈又发生荒唐一幕。 2025年5月,曾经风光无限的印度AI独角兽Builder.ai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16亿美元估值一夜归零,震惊全球科技与投资圈。 Builder.ai的故事,堪称一场精...

“900亿元连环骗局”新进展!北京朝阳公安出手,“大佬”李月杰栽倒,旗下公司2年虚增收入超6亿元,4年亏超10亿元

“900亿元连环骗局”新进展!北京朝阳公安出手,“大佬”李月杰栽倒,旗下公司2年虚增收入超6亿元,4年亏超10亿元

多年前的旧案余波再起,瑞斯康达(SH603803)两名涉案高管,终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瑞斯康达7月7日晚披露,公司收到相关人员家属通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月杰、董事朱春城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

立体化追责斩除财务造假“毒瘤”

立体化追责斩除财务造假“毒瘤”

财务造假者终食恶果。近日,证监会对*ST高鸿严重财务造假案开出预罚单,拟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从越博动力到*ST高鸿,对财务造假立体化追责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大...

对抗证监会,拒绝公安局,胆大妄为的企二代,把股民推进了死胡同

对抗证监会,拒绝公安局,胆大妄为的企二代,把股民推进了死胡同

紫天科技,这个名字乍一看很唬人,紫色有神秘、超自然的意思,再配上“科技”二字,感觉这家公司干的事情一定挺高大上的。 但实际上,既不高,也不大,更不上。 先看资料,紫天科技全名福建紫天传媒科技,归属文化...

恒大二当家现身,提前10年铺路,至今仍在替许家印打理资产?

恒大二当家现身,提前10年铺路,至今仍在替许家印打理资产?

恒大最狡猾的狐狸终于现身了。 就在宇宙房企恒大宣布退市的同时,香港法院传出消息,曾经的恒大二当家,已经消失了4年的夏海钧行踪曝光了。 这家伙果然跑到了美国,一家三口住在美国加州尔湾市的一栋别墅里,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