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从根本上重塑半导体行业,成为本轮半导体周期最核心的变量。
10月5日,据硬AI消息,花旗在最新研报中称,短短五年内,AI相关销售额已从零增长到占整个半导体市场超过25%的份额,并推动半导体行业实现了25年来首次增长加速。
花旗分析师Christopher Danely指出,尽管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预计在2025年增长16%至731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但本轮收入增长完全由价格驱动,而出货量仍远低于峰值。这一现象表明库存水平较低,行业仍有充足的增长潜力。
分析显示,当前半导体平均价格自2019年的约0.72美元上涨至2025年的约1.26美元,涨幅达75%。自2022年以来,定价更是大幅上涨45%,为30年来最大涨幅。这种连续四年的价格上涨,是自1992-1995年以来首次出现的现象。
花旗预计,AI数据中心半导体销售占比将从2022年的不足5%增长至2025年的约27%,并在2028年进一步达到40%。在AI需求推动下,半导体行业收入增长率有望从历史平均的7%提升至10%。
AI驱动半导体定价创30年新高
花旗数据显示,本轮半导体行业收入增长主要由逻辑芯片价格上涨推动。
花旗表示,逻辑计算芯片(包含AI加速器)平均定价在过去三年增长24%,远超此前十年2%的增幅。逻辑计算芯片在半导体总销售中的占比也从2020年的27%上升至2025年的39%。
其中,逻辑计算收入正以53%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增长,从2022年的约296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约1064亿美元,占半导体总销售的比重从5%跃升至15%。
逻辑计算平均价格从2018-2022年的7.80-8.50美元大幅提升至2025年预期的26.40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47%。
花旗表示,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的快速扩张是推动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该业务占逻辑芯片销售的比重从2021年的不足10%激增至2025年的66%,占半导体总销售的比重也从2021年的不足3%增长至2025年的24%。
出货量仍低于峰值,库存水平偏低
尽管收入创新高,但花旗分析显示半导体出货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当前半导体总出货量仍比此前峰值低约11%,在本轮上升周期中仅增长18%,远低于历史平均60%的增幅。
分产品类别来看,微控制器出货量仍比2021年峰值低27%,逻辑计算芯片低15%,微处理器低12%。
花旗认为,这种出货量与峰值的差距表明供应链库存水平较低,为未来增长留下充足空间。
花旗分析师指出,在一个平均峰值到峰值单位增长50%的行业中,当前11%的出货量缺口"给我们信心,本轮周期还有更大上升空间"。
毛利率分化明显,多数公司仍有提升空间
花旗对18家覆盖公司的分析显示,行业毛利率呈现明显分化。
数据显示,加权平均毛利率在2025年第二季度达到59%,接近2024年第四季度60%的峰值水平,但这主要由英伟达和博通的高毛利率推动。
如果采用简单平均计算,毛利率仅为52%,大幅低于历史峰值。
覆盖公司的毛利率平均比各自峰值低7.8%,其中英特尔、博通(Microchip Technology)和AMD距离各自毛利率峰值的差距最大,分别为18.7%、14.5%和12.8%。
18家公司中有8家的毛利率比峰值低10%以上,9家公司的营业利润率比峰值低10%以上。花旗认为,这表明随着半导体周期推进,利润率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估值溢价合理 AI效应支撑高增长
虽然半导体指数SOX目前以31倍前瞻市盈率交易,较标普500指数溢价34%,但花旗认为这一估值水平是合理的。
自ChatGPT于2022年11月发布以来,SOX相对标普500平均溢价31%。
花旗强调,半导体行业毛利率超过50%,营业利润率超过25%,显著高于标普500的30%-35%毛利率和10%-15%营业利润率。
在增长方面,半导体行业在3年、5年和10年维度上均显著快于标普500。
回归分析显示,不含股权激励的营业利润率是估值的最大驱动因素,能解释66%的前瞻市销率变化。
花旗预计,只要AI周期持续,半导体整体需求将保持强劲,支撑行业估值溢价。
中国不理他特朗普破防了 称中国为"敌对贸易国家" 特朗普破防了,还是他的关税政策又变了? 他在北京时间周一凌晨发帖,竟然把中国描述为“敌对贸易国家”,一改他之前虽出手重,但语言上经常对中国客客气气的样...
作者| 史大郎&猫哥 来源| 是史大郎&大猫财经Pro 14个前华为的高管、员工,离职创业,他们的业务是什么呢? “学习”华为。 离职前他们偷了400多份技术文件,偷走了海思WiFi 6 芯片核心技...
当地时间8月25日,《华盛顿邮报》援引卡托研究所一般经济与贸易事务副总裁斯科特·林西科姆(Scott Lincicome)的分析称,美国政府与英特尔公司的交易令人担忧,可能改变英特尔的经营逻辑和企业治...
这家国内半导体测试龙头企业的业绩喜人,但市场却反应冷淡。 7月22日,杭州长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川科技)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7亿元,同比增长41.80...
万亿跃迁 梳理时间线,不难发现,中芯市值攀升伴随着一系列关键事件。这些事件,有的直接影响公司的业绩或技术进程,有的改变了市场情绪和预期。 ① 2020年7月科创板上市,市值突破6000亿 中芯国际回归...
华天科技(002185.SZ)2025年一季报出炉,38万股东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 营业收入虽同比增长14.90%,但归母净利润亏损1851万,同比又由盈转亏。 2022年、2023年,华天科技连续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