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卓胜微(300782.SZ)对深交所的定增审核问询函的回复,让这家市值近400亿元的射频前端芯片龙头回到聚光灯下。
射频前端芯片是智能手机的“信号神经中枢”,卓胜微曾靠这个黄金赛道实现业绩狂飙,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元大关。然而,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64.20%、123.57%,业绩表现堪称“爆冷”。
从芯片赛道“优等生”到业绩增速“急刹车”,这家行业龙头缘何遭遇业绩增长瓶颈?此次抛出35亿元定增募资计划,又释放出怎样的战略信号?
6月10—11日,就业绩增长动能、产能消化等问题,时代商业研究院向卓胜微发函并致电询问。但截至发稿,对方仍未回复相关问题。
【摘要】
1.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继2024年盈利大幅下滑后,2025年一季度,卓胜微的业绩压力进一步加剧,营收同比下滑36.47%至7.5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662万元,同比下降123.57%。
2.大手笔定增募资扩产。今年4月,卓胜微抛出一份募资35亿元的定增计划,以加码高端市场。卓胜微自建产线模式虽能提升供应链稳定性,但重资产投入与技术迭代风险并存。
3.关注库存去化进展。当前阶段,投资者可静待行业库存去化周期结束后的业绩验证窗口,关注卓胜微在战略转型中技术积累突破、市场拓展的实际成效。
【正文】
一、盈利端滑坡显著,一季度亏损4662万元
射频前端器件作为通信系统的核心枢纽,技术壁垒与市场集中度极高。当前全球射频前端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Skyworks、Qorvo、Broadcom等美系厂商合计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
在半导体行业国产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卓胜微凭借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成为国内少数对标国际头部企业的射频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强劲的技术突破亦转化为业绩的爆发式增长。2018—2021年,卓胜微的营业收入从5.60亿元跃升至46.34亿元,三年间实现7倍增长,并成为资本市场上的耀眼的“明星”,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元大关。
然而,消费电子行业周期性调整成为业绩转折点。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叠加行业库存周期调整,卓胜微的业绩于2022年出现首降。
财报显示,2022年,卓胜微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0.63%至36.7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9.91%至10.69亿元。
在2023年行业短暂的回暖后,卓胜微的盈利端在2024年再度承压。年报显示,2024年,卓胜微的营业收入同比微增2.48%至44.87亿元,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64.2%至4.02亿元。2025年一季度,卓胜微的业绩压力进一步加剧,营收同比下滑36.47%至7.5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23.57%,亏损4662万元,。
与此同时,毛利率水平的持续下探成为卓胜微业绩承压的直观注脚,毛利率从2021年的57.72%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31.01%,累计下滑26.71个百分点。
需注意的是,卓胜微业绩承压的连锁反应迅速在现金流与存货端形成共振。
在经营现金流层面,2024年,卓胜微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8028万元,较2023年的18.94亿元同比锐减95.76%。
与此同时,存货端的压力更为显著。2024年末,卓胜微的存货规模高达25.21亿元,同比增长68.88%,远超同期2.48%的营收增速;存货占当期营收的比重也从2023年的34.10%大幅攀升至56.18%。
Wind数据还显示,2025年一季度,在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降的背景下,卓胜微的存货周转天数从2024年的266.07天跃升至434.78天。
对于2025年一季度盈利下滑的原因,卓胜微在公告中曾表示,这主要受前期对于芯卓产线固定资产投入后折旧费用增加、激烈的竞争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由于12英寸产线工艺难度高、设备投入规模大,因而转固后公司财务方面压力较大。
二、大手笔定增募资扩产,加码高端市场
卓胜微业绩颓势的背后,折射出其高端化战略推进的复杂性。
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日趋复杂,各大智能终端厂商出于供应链安全、成本优化及差异化考量,逐步增加国产射频前端厂商的采购比重。然而,当前国内射频企业以Fabless模式为主,芯片制造依赖晶圆代工厂的通用产线,在工艺特色化定制与产能自主调控上存在明显的短板。
作为国内率先采用Fab-Lite模式的射频芯片厂商,卓胜微通过自建产线实现射频前端产品从设计研发到制造的全链条布局。2024年,卓胜微推出了集成6英寸滤波器晶圆生产线自产MAX-SAW的L-PAMiD(主集收发模组)产品,该产品是目前业界首次实现全国产供应链的系列产品,也是卓胜微冲击高端市场的有力尝试。
年报显示,卓胜微的L-PAMiD产品已成功通过部分主流客户的产品验证,目前第一代产品进入量产阶段,第二代产品完成技术升级。
今年4月25日,卓胜微披露一份定增募资预案,拟募集资金35亿元,其中30亿元用于射频芯片高端产品扩产项目,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以进一步夯实高端市场布局。
需注意的是,卓胜微自建产线模式虽能提升供应链稳定性,但重资产投入与技术迭代风险并存。
卓胜微在4月28日对投资机构调研时表示,在产能爬坡初期由于产量低,公司产出的晶圆分摊折旧成本较高,故单片实际成本高;该部分晶圆在2025年一季度跨期销售后,由于折旧成本较高,对毛利率产生了较大影响。公司的L-PAMiD产品在今年下半年将进入起量阶段,今年不会体现太多收入贡献。
针对产能问题,深交所在定增审核问询函中要求卓胜微说明目前晶圆生产线建设和生产的具体情况,产能利用率低的原因及合理性,相应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相关减值计提是否合理谨慎。
卓胜微则回复称,目前公司6英寸滤波器产线已实现第一期1万片/月的产能目标,第二期产能规划增加至1.6万片/月;12英寸IPD平台正式进入规模量产阶段,L-PAMiF、LFEM等相关模组产品已全部采用自产IPD滤波器。基于当前技术平台的研发进程,部分射频前端产品仍处于自有晶圆导入及客户验证阶段,使得产线处于产能爬坡过程中,当前整体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公司各生产线的机器设备使用及管理维护情况较好,设备市场价值较高,不存在减值迹象,无须计提减值准备。
颇为引人关注的是,在盈利大幅下滑的2024年,卓胜微的研发人员数量锐减。年报显示,2024年末,卓胜微的研发人员数量为897人,减少了216人,同比下降19.41%,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也从2023年末的65.36%降至43.42%。

三、核心观点:转型阵痛持续发酵,关注库存去化进展
卓胜微的业绩“急刹车”是重资产投入周期、行业需求波动、技术迭代压力共振的结果,亦是其“从Fabless到Fab-Lite”战略转型的必经阵痛。
此次35亿元定增计划,是卓胜微突破技术壁垒的关键布局,却也可能因新增折旧压力加剧短期业绩承压。
时代商业研究院认为,投资者短期需警惕卓胜微的12英寸产线爬坡进度不及预期、存货减值计提等风险因素,长期则可跟踪其高端模组量产进程、产品在新应用场景的突破等变量。当前阶段,投资者可静待行业库存去化周期结束后的业绩验证窗口,关注卓胜微在战略转型中技术积累突破、市场拓展的实际成效。
(全文2643字)
普华永道中国深陷恒大集团审计风波带来的连锁效应正在进一步向香港蔓延。 据《香港01》周一报道,普华永道香港办事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人才和客户流失危机,本月或将有多达50名合伙人离职,同时多个部门员工遭遇...
红星资本局10月24日消息 今日,比亚迪(002594.SZ)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将暂别比亚迪,稍作调整,希望在工作与生活间找到新的节奏。” 目前,赵长江的微博认证仍为...
9月24日,百奥赛图将迎来科创板上会审议的关键时刻。 头顶“基因编辑第一股”的光环,百奥赛图于2022年9月在港交所上市。3年间,公司股价已经历过山车行情,2024年底曾触及5.60港元/股低点。 此...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新型违法犯罪手段的不断升级,中国银联始终秉持“支付为民”的初心,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切实履行银行卡清算机构职责与金融基础设施的担当,不断提升风控能力,加强警银协作和产业联防...
前阵子,不少餐饮模式凭借独特的切入点引发关注。如今,以解决停车难题为核心的“停车系餐饮”,正以燎原之势在各地铺开! 有的品牌短短几年就开出300家门店,仅半年就新增上百家;有的藏身停车场深处,却成了网...
如今,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各种支付工具来进行线上线下的消费。其中,花呗作为支付宝推出的一种消费信贷产品,已经成为了很多消费者的支付首选。通过花呗,用户不仅能够享受到先消费后付款的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