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0收入,市值1635亿

客服微996438431天前财经知识3

什么样的公司能够股价暴涨?

12年0收入,市值1635亿

即使你不是一位老股民,应该也能本着基础经济学常识给出答案,比如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迎来了重大政策利好、拿到了震撼行业的大合同、创造了超预期的业绩表现,进而让投资者集体“虎躯一震”。前不久的甲骨文就是个好例子,由于在9月10日公布的财报显示公司的未完成订单(即剩余履约义务,可以简单粗暴理解为计划内的远期收入)总规模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550亿美元,甲骨文股价盘中最高暴涨42%,让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短暂地当了一把全球首富。

但最近,美股却诞生了一个极端反例。这家公司至今收入为0,也没有任何实际的商业落地场景,甚至成立10多年来一直处于“技术转化阶段”,每年需要也纯粹的研发端投入超过1亿美元,却能够在2025年10月20日之前的12个月里暴涨900%,市值一度突破了2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35亿)。

这家公司叫做Oklo,一家由OpenAI创始人萨姆·奥特曼参与孵化的公司,目的是推进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的研发和建设。

而且你没有看错,Oklo不仅没有近年来大热的技术概念“可控核聚变”,还能够在没有收入、没有商业落地案例的前提下实现股价暴涨,创业故事非常朴实无华,几乎可以说是所有美国科研型创业者的一个标准样本。

“庸俗”的未来公司

Oklo的创始人叫做德维特(Jacob DeWitte),创业的想法萌生于2007年。当年他还在麻省理工攻读核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的课题是研究如何帮助世界各地已投入使用的大型反应堆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其发电量,结果越研究越心寒,越发觉得当下的核电产业就是一个标准的“傻大黑粗”行业,在现有的技术框架下,一座核电站的建成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成本超支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案例屡见不鲜,并且严重占用公共资源——例如美国的第一座核电站、现在的印第安纳州国家实验室(INL),占地就达到了900平方英里(约合2331平方公里),累计产生数百吨铀废料,深埋地下,没有任何明确地回收治理方案。

德维特认为核电站不应该那么大、不应该产生那么多核废料、更不应该把核废料往地下一埋就撒手不管。恰逢此时,他设计的实验,一个“用来消耗核废料的熔盐反应堆”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获得了很多“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大公司”的关注。再加上他在麻省理工读书期间大量参与校友活动,接触了创业生态,了解了市场化能源产业的现状、创业做公司大概是个什么流程、风险投资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于是顺理成章,2013年,当时已经读到博士的德维特拉上了自己的几位室友,以“下一代核电技术”为主题参加了当年的麻省理工创业大赛,成功地拿到了麻省理工学院清洁能源奖和10万美元奖学金,Oklo也就这样顺其自然地诞生了。

当然,Oklo也是经历过一定波折的。2013年公司成立之后,德维特的思路走纯市场化路线,靠自筹资金来推进项目。而这一计划在最开始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他们在2013年到2014年之间又先后成功入选了MassChallenge和Y Combinator这两家知名孵化器的训练营,拿到了一些外部融资。萨姆·奥特曼就是以YC主理人的身份,在2014年参与到了Oklo的创业过程中,又在次年以个人身份进行了投资并出任了Oklo的董事长,一路保驾护航到2024年正式完成IPO。

但问题在于核电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行业。电力涉及国计民生,核能敏感而危险。即便是在强调自由竞争的美国,市场也完全是由政府掌控的,由能源部(DOE)下属的核管理委员会(NRC)负责制定民用核反应堆的设计标准,而这些设计标准是完全参照那些工作周期超过50年、发电量能够达到数百兆瓦大型反应堆制定的,Oklo主推的小型化、短周期的小型核反应堆完全不符合标准。

所以在短暂地成为创业明星后,Oklo的创业故事很快陷入了困顿。没有太多人看好他们的商业前景,创始团队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摆脱“学术研究型项目”的陷阱。

转机出现在2016年。那一年,美国能源部出台了一项改革措施,试图推动核电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优化了核反应堆项目的申请审批流程。Oklo也正是利用了这个政策窗口期,完成了自身的组织架构调整,积极寻求与核管理委员会进行合作。而原本有浓厚麻省理工氛围、高度科研导向的创始团队,只保留了德维特和他的师姐卡洛琳·科克伦(Caroline Cochran)两个人。德维特说:“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法规,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想着绕过去”。

总之一番折腾后,Oklo成为2009年以来首家拿到了由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发出的核电站联合建设许可申请的公司,成为了核电创业公司中的佼佼者,算是站稳了脚跟。但“代价”就是,志在改变行业沉疴痼疾的Oklo,最终变成了一家“庸俗”的公司,与政府订单牢牢绑定,远离了当年在麻省理工课堂上畅想的“社区消费者”。包括本轮Oklo的股价暴涨,其中一个重大利好就是2025年5月,美国和英国政府曾经签署协议,双方承诺将向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核能领域投资约3500亿美元——当周,Oklo的股价累计上涨了47%。

如今,大概只有Oklo这个名字还保留着创始团队的“浪漫情怀”——

Oklo是非洲国家加蓬的一个地名,这里曾经发现过一座距今约17亿年的核反应堆。地质学家们在考察后认为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各种巧合条件下形成的自持核裂变反应。但科幻迷们则认为,地球40多亿年的演化进程中其实曾经诞生过好几代高度文明,他们都曾经发展出了发达的科技,而这座失落的核反应堆就是最直接的证据。

“空泛”的未来构想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在商业的叙事里,“谈梦想”是赢家的特权,只有“活下来”一切才有意义。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无论是Oklo这家公司还是德维特都是成功的。

Oklo的股价经历了超过一年的暴涨,股价涨幅达到了900%,市值最巅峰时期达到了2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35亿)。德维特则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生赢家,一方面成功地把联合创始人、自己的师姐卡洛琳变成了老婆,另一方面两口子也通过创业实现了财富自由——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德维特夫妇共持股16%,市值最高时持股价值达到了36.8亿美元,卡洛琳也因此成为了美国仅有的6位50岁以下女亿万富豪之一。

(德维特两口子,图源:YC官网)

但市场不仅是讲“结果”的,更是讲“理性”,寻求可复制的。而Oklo恰恰是一家“结果”上过于成功,逻辑上过于跳跃的公司。

前面也说了,即使不是老股民,仅靠基础经济学常识也能知道,支撑一家公司股价的因素无外乎技术优势、市场地位、业绩表现、商务拓展等等。但如果一一对应上述因素,人们发现Oklo基本是一个“例外”:

首先在业绩层面,Oklo没有任何表现。根据2025年6月发布的财报显示,Oklo在上一个财年没有任何收入,平均一个季度就能亏损2500万美元,目前唯一潜在的落地项目是位于美国爱荷华州某处的小型核反应堆,但根据规划,正式投产投用也至少是2027年以后的事。2024年5月之所以能够上市,可以说完全是萨姆·奥特曼借用SPAC完成的“神之一笔”,上市借用的SPAC壳是由奥特曼成立的AltC Acquisition Corp。也正因为如此,在2024年5月10日上市当天Oklo就感受到市场的铁拳,首日股价就暴跌了54%。

其次在利好层面,Oklo颇有梯云纵的嫌疑。前面提到了,Oklo本轮暴涨有相当一部分得益于政策层面的大量投入,其中包括特朗普签署的一揽子新能源基础建设的协议,也包括他们的前董事会成员克里斯·赖特(Chris Wright)在今年年初加入了特朗普政府,被任命为美国能源部长。

还有一部分利好来自于人工智能的红利。一个最直接的逻辑是,当人工智能成为社会基础设施后,巨大的算力需求也催生了巨大的电力缺口,而核电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电力来源——Oklo声称项目最终落地后,发电成本大概为90美元/兆瓦时,而传统核电的平均发电成本为133美元/每兆瓦时、火力发电(天然气)成本预计为126美元/每兆瓦时。奥特曼也多次表示:“我认为没有核能,我们就无法实现这一目标(通用人工智能)……也许我们能仅靠太阳能和储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但从我的角度来看,(核能)是目前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令人信服的是,奥特曼也言行合一,除了Oklo之外也投资了其他核电行业的初创公司,且出手阔绰。例如2021年奥特曼就领投了另一个核电初创公司Helion的早期投资,掏了5亿美元中的3.75亿。与此同时,OpenAI也确实展现出了巨大的电力需求,例如2024年7月奥特曼曾经主导过一个名为“Tigris”半导体项目,试图打造属于自己的、还自带晶圆厂“英伟达”——一旦整个项目能够最终落地,必然是个深不可测的“吞电神兽”。

但Oklo的落地难度太大了。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完成落地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只有三座,分别位于俄罗斯和中国。且SMR项目落地之后的发电成本,也分别超出最初估算的300%到400%,预计到2030年左右发电成本能够降到182美元/每兆瓦时,也不是很划算。

更重要的是,Oklo并没有什么绝对的领先地位。在美国就有大量的公司与他们竞争,Oklo的竞争对手还有比尔·盖茨支持的TerraPower、亚马逊支持的X-energy和Kairos Power。这些公司都紧抱大腿,都能吃到不少资源。其中一家叫做NuScale非常直接地走在了他们的前面——Oklo是2009年以来首家拿到了由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发出的核电站联合建设许可申请的民营公司,而NuScale更进一步,是第一个获得美国核管理委员会SMR设计认证的公司,已经和田纳西州达成了总量6千兆瓦时的部署,公布的发电成本为64美元/每兆瓦时。

除此而外,一些核电工程师表示核电小型化从目前来看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小型反应堆所需的钢材、混凝土、安全系统、冷却管道和传感器的需求更大、材料要求更高,反而从工程角度来看,投建一个大型反应堆更便宜。

联想到OpenAI、甲骨文、英伟达三家公司不断互相投喂“千亿美元”订单,循环抬升人工智能整体规模的事迹(参见《7100亿,黄仁勋梭哈了》),在目睹了Oklo本轮暴涨后,大量分析师都发出了质疑:电力的确将出现巨大的缺口,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确是未来的大方向,但为什么非得是Oklo呢?这有没有可能是投资者们在吹风,硬炒给炒起来的呢?

而Oklo本轮的增长行情也在10月20日那一周,有了走向终点的迹象,在盘中一度创下193.84美元的历史新高之后掉头急转直下,直接跌去了32%。有分析师说:“Oklo是投机的顶峰,这是那种你会把它放进ETF里而不是退休理财组合里的股票……我完全同意,如果你想抛售一些股票,那就选Oklo吧,因为它发展得太快太猛了。”

但吊诡的是,随着Oklo宣布和欧洲核能开发商newcleo达成协议,将共同投资高达20亿美元用于美国各地的先进核燃料制造基础设施,Oklo的股价又从115美元涨回了136亿美元。从这个角度来看,关于Oklo的价值争议远还没有结束,一家0收入的公司的市值上限或许将在不久的未来继续刷新。

相关文章

攒到十几万,其实最危险?

攒到十几万,其实最危险?

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 ” 小白轻松入门~ 晚上好,我是简七编辑部的卫星~ 很多人刚工作时会想:「工资才几千块,存得下什么?等我升级了再说吧。」 可真正危险的,正是这种想法。 就像...

1000块,开启「人生复利账户」

1000块,开启「人生复利账户」

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 ” 小白轻松入门~ 晚上好呀,我是简七编辑部的卫星~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又整活了。 他提出了一个新想法——给每个新生儿设立一个「特朗普账户」。 「特朗普账...

量能不足2万亿元!连续两日“地量”,反弹还远吗?

量能不足2万亿元!连续两日“地量”,反弹还远吗?

10月16日,市场冲高回落,三大指数盘中一度集体翻绿。截至收盘,沪指涨0.1%,深成指跌0.25%,创业板指涨0.38%。 板块方面,煤炭、保险、港口航运等板块涨幅居前,贵金属、半导体、风电等板块跌幅...

知名网红私募疾呼呐喊三不嫁:不要嫁,不买创新药的基金经理

知名网红私募疾呼呐喊三不嫁:不要嫁,不买创新药的基金经理

8月17日,这个周末,知名网红私募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疯狂输出,大谈江湖儿女三不嫁:1) 不要嫁,错过牛市的男人;2)不要嫁,不投资创新药的医生;3)不要嫁,不买创新药的基金经理。同时,他还豪言,大丈夫...

消息称库克告诉员工,苹果“必须”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胜利

消息称库克告诉员工,苹果“必须”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胜利

IT之家 8 月 3 日消息,据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报道,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近日举行了一场长达一小时的全体员工会议,强调苹果在人工智能(AI)...

一切都在向利益低头!

一切都在向利益低头!

2025年的荒诞和意外还将继续持续下去…… 先说说海外 这出大戏。 刚安静没几天,特朗普又搞了大招。针对细分行业,他宣布了新一轮关税政策: 1、自10月1日起将对所有 进口重型卡车加征25%关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