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甚至给每个合伙人做了一个乐高的标志作为纪念。纪念这一天,纪念创业其实是有高光时刻,也有至暗时刻的。2018年7月8日这一天,就是我、洛可可、洛可可所有人的至暗时刻。我们含着泪看这场火烧了12小时,然后我们再重新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所以这幅画是一个很重要的记忆,也是洛可可和我从创业到重新认知自己的一个见证。
不只是我们,我觉得每一个创业者都可能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至暗时刻。当面对生死存亡的至暗时刻时,我们该何去何从,该如何重新认知自己和这个世界,重新认知创业的得与失,我觉得这其实很有意义。
事物都是两面的:一面是有因果,努力就能收获;另一面可能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一件事,包括国际形势、内在的变化等。所以我通过这些在表达,面对这样一种至暗时刻时,我们更应该审视自己、重构自己。当我们接纳了痛苦,接受了无常,我有一次机会涅槃重生。
我还写了一首诗,也是致大火那天的我——“红色的火焰,无尽的燃烧,白色的烟,带来了无尽的想象。”这些都在给我新的启示: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会面对很多新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更要有一颗稳定的心,有一个重构自己的能力。
2018年到2023年这5年,基本算是我人生的至暗时刻,也是我们(洛可可)最难过的5年。我们从2018年之前的傲慢、快速奔跑,到2018年戛然而止,一把火烧得我们片甲不留,烧得我们开始思考我们是谁,到底在干什么,我们还有没有未来等等很多问题。
2018年前的我自己,用三个词形容:傲慢、无知、不自律。傲慢,是我觉得我和洛可可奔跑了14年,好像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了。无知,是因为我们只在自己工业设计这个专业里奔跑,其实对外界一无所知,甚至对消防、国际事务,对这个世界是怎么运转的都不知道。不自律,是由于我们每年100%的惯性增长,所以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就应该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的,就像一个一直吃好东西的人,越吃越开心,越吃越胖。
但实际上,规律并不是这样。规律是有得就有失,有高光就有至暗。火灾之后又发生了五六件大事,我称之为天灾人祸、家破人亡。但回头看,火灾反而是其中最小的一件事,但火灾产生的冲击,或者说那个场景,是最直接的。
读“三本书”重构自己
每一次生命的至暗时刻,都是一个能够让你重塑自己的门。
2018年也给了我一个重新认知自己的机会。那之后差不多整整5年,我开始徒步、灵修,去感受内心的自己;我开始通过艺术绘画,表达、重塑一个全新的自己。我记得刚着完火的第二个月,我就去了敦煌,进行三天三夜的徒步;2018年年底,我去参加灵修,用五天五夜彻底去和自己的内心对话。2019年年初,我开始重构自己,画自己内心的世界。
我称这些为自然疗愈、心灵疗愈、艺术疗愈。从2018年至今已过了快7年,我觉得在今天来看,我俨然已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全新的洛可可,以及一个全新的对生命、对事业,甚至对价值的认知重构。
整个过程我读了“三本书”。第一本是“自然”之书:我去了好多地方,在黄河边徒步,在戈壁上徒步,我觉得“自然”就是一本书,这本书能给我们巨大的力量。当我在戈壁时,我突然发现我好像就是戈壁滩上的一块小石头。面对大自然,面对无尽的星空和戈壁上那么多石头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我连一个沙粒都不是。我突然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么强大,我的傲慢一点意义都没有。
第二本书就是“自己”这本书。我从小到大都没读过自己,没有真正地去看看自己是什么状态。当我读“自己”这本书时,我发现我内心中有一个小女孩,我当时还挺惊奇的,我明明是个大叔,怎么内心中有个小女孩。但其实这个小女孩是更加真实的自己。当我开始读“自己”这本书时,我发现内心中的我非常坚强,甚至在鳄鱼嘴上都能跳舞。
第三本书其实就是“艺术”这本书。这本书给了我另一种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让我可以去描绘一个我想构建的世界——我可以和鳄鱼在一起玩耍,和龙一起飞舞,甚至我变成了“夸父”,在追日。我甚至发现,原来现实中的我就是“夸父”,包括现实中的很多创业者、很多人都是“夸父”,起早贪黑在追逐生命的光亮,然后在奔跑中把自己变成一个太阳,又要照耀别人。
而且,我觉得2018年之后对我最大的一个启示,就是我开始去看自己、慈悲自己、爱自己。我觉得任何一个创业者,尤其是中国的创业者,奔跑了几十年,为这个世界作贡献,但实际上并不充分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也并不去慈悲自己,不去真正地爱自己,当你没有慈悲自己、没有爱自己的时候,你很难真正地把一个完整的爱奉献给这个世界。你可能仅仅是贪婪,仅仅就是盲目地追求大、大、大。我觉得这其实蛮有意思。
经过这5年时间,我觉得自己也变得丰富了,不像以前只是线性的,上上下下,就像股票一样,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掉下来,什么时候会上去,它很脆弱。而今天的我,我觉得更多元、立体丰富了,甚至我总结了一个词,叫“章回体人生”,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样,这一章在白骨精的洞里,那一章在女儿国,下一章又在铁扇公主的火焰山上。
我觉得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不能简单标签化自己,即使你是个创业者,但你依然还是一个孩子,依然还可能是父亲、艺术家等等,都有可能。当这些东西连接到一起,你会发现你是多元的、丰富的,你不是一个线性人生,而是一个章回体人生。
但说实话,2018年那个伤疤还没有完全好。有时候我做梦还会惊醒,我还挺害怕的,害怕2018年的事会不会再来一次。其实我还在修炼的过程中,还需要把自己变得更加坚强。
可能有天生的创业者,但我不算
我用了10年时间,才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创业。
2007年以前,我是设计师。2007年以后,我称自己为设计管理者。直到2014年,我才慢慢觉得自己像一个创业者。这些年,我认知上也发生过几次大的改变。
第一次是2007年。2007年以前,我觉得我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师。但当公司成立3年后,员工已经有上百人了,那时候我已经hold(掌控)不住这家公司了,我发现,我确实只有设计思维,而没有管理思维,所以我要迅速成为一个很好的设计管理者。2007年,我做了一个非常大的举动,把家里所有设计相关的书搬到了公司,然后去新华书店买了好多本管理的书,我要系统地学习管理。
我认为,我的管理能力是通过看书改变的。那时,我还没有钱去商学院,也没有时间去商学院,所以只能选择一本书一本书去读。但读的那些书,虽然有用,但不系统,而且我读的书有点偏。我看了30本书全是关于工厂管理的,像精益制造那些书,因为那个年代中国卖得最好的书,都是关于工厂管理的。
当时,我看书看得可精细了,通过看那些书学到了工厂的流水线化作业、标准化作业、积分体系,最后把我的公司改得像工厂一样,很精细化、很理性,甚至过于理性了,不符合我的公司调性。比如,我把公司管成了47步,把人员都调成流水线。在效率、能力方面,绝对是提高了,只是在人性层面,大家觉得不对。
那时,有家媒体给我们做了一篇报道,说“亚洲设计工厂诞生”,我当时还挺得意的,后来别人说这个题目好像是个贬义题目,我说:什么贬义题目?这就是我搞的。那时,我觉得我挺缺少这种理性化、系统化的管理知识。
现在看,有时真的是认知决定了我们事业的边界、财富的边界、视野的边界。那时,我没有认知到我们这家公司不是一个工厂,不是一个流水线化、标准化那么强的公司,但我又用了工厂的管理模式。
第二次认知改变是2014年,公司创立第十年时,我们公司已经在全国设立好多公司,成为集团了。那时我就发现,我不能只是一个设计管理者,我得是一个创业者,从企业家的角度去看财务、人力、战略、组织等,甚至我要学习互联网平台模式。所以我第二次学习,就去上了北大光华的EMBA,那时我读了好多关于战略、组织管理的书。
再就是2016年,我第二次创业做洛可可平台,做互联网模式,我突然发现认知的改变很重要。互联网思维和传统思维不一样,我又开始一次集中看书、集中学习,甚至去阿里的湖畔大学报名学习,又学了好多年,学数字化、AI智能算法。紧接着就是到了2018年,我开始读“自己”这本书。
我觉得可能有天生的创业者,但我不算天生的创业者,我算被知识、经验,被一次次失败磨炼出来的。
创业者要“双修”
不是说拥有一个能力,你就能变成创业者。你要有一个综合格斗能力、抗击打能力、用望远镜看世界的能力,你还要有组织一帮人一起干一件事的能力。这些能力,我认为是需要时间的,像炼金术一样把你炼成,没有那么简单。
最高级的创业者一定是感性和理性二合一的。一般人都会感性大于理性,但实际上,创业需要极高的理性思维,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对选择的判断。但更高级的创业者、企业家,又需要有管理的艺术。但我觉得这其实非常难,这些能力不仅靠修炼,还要靠战斗,再就是自我认知。
你如果只有自我认知,但没有一次次的修炼和战斗,那仅仅是纸上谈兵。因为像我这样的人,天生就是感性的,然后就得训练得极其理性。如果你一次次判断都不是用理性的判断,每一次决策都是错误的,那公司最后就over了。
但如果你仅仅是理性思考,没有愿景、使命、价值观,没有感性的对世界的判断,我认为你走不远,因为你只看到了脚下的苟且,而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没办法带给大家一种生长的力量。
所以,好的创业者一定是理性中兼具感性,感性中又有理性。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
好像看似仰望星空是感性,但其实仰望星空的过程,他已经在谋划着怎么去接近它,怎么去构造它。有些人看似脚踏实地、汗水狂滴,像雷军这样的人,实际上他有很大的愿景。我觉得,中国真的挺需要这样能够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企业家。
同时,创业者还要持续学习。如果你只是靠本能的认知去改变世界,我认为你的能力太单一了。因为当你的公司越来越大,你就需要有不同的工具和能力,包括使用这个工具的能力,你得构建起来。
从2007年到2019年,我觉得我一直不停地在学习。直到2018年出事后,我用了差不多6年时间,开始打地基,开始“内修”。因为我觉得,好像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就在读世界这本书——妈妈告诉我要怎样做,老师告诉我要怎样做,社会告诉我要怎样做。这些能力的学习,就像我们盖大厦一样,越盖越高,能力越强,盖得越高。这让我们觉得,原来学点东西就能盖得更高。但实际上,这并不代表你的地基打得更牢。当来了一阵大风、一次地震之后,咣当就倒塌了。
所以我认为,任何一个创业者都要“双修”。内修和外修完全不一样,外修更多修的是认知和知识,内修修的是一种智慧。修外面的能力,可以让自己的骨骼、肌肉变得更健康。但还要修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纯净、有爱。
我内修之后,对公司的管理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以前,我觉得我是公司的“火车头”,要带着大家往前走。现在,我觉得我并不是公司绝对的推手,我要让公司里更多的年轻人上来,我给他们更多的认可、支持和帮助。
甚至我在思考,公司做大更重要,还是做得长久更重要。我以前觉得做大很重要,不计后果地要让这家公司做大做强,不计后果地拼命奔跑。现在思考更多的是,这家公司能不能干百年,能不能做出一些让社会文明进步的东西,甚至是这家公司能不能做得小而精,而不是大而强。
它被券商分析师称为渗透泵控释制剂龙头,近日股价连续大涨,什么情况? 4月18日开盘,立方制药一字涨停,股价上演4连板。截至今日午间发文,该公司股价为27.84元,总市值为53.25亿元。 消息上,4...
(原标题:吃出疑似“带血异物”,休闲零食第一股回应:已全面下架,消费者可得到相同金额的额外补偿) 面对蜜枣粽引发的舆情,来伊份(603777.SH)于5月12日早间正式回应。 来伊份发布公告称,近日,...
文/妖小妖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一 提拔是有捷径的。 你有没有想过?! 你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愿承认罢了。 其实,提拔这件事,可以很简单。 比如,提拔也是看颜值的。 比如,谈个恋爱。...
对于贝因美而言,“只赚5%”更像是谢宏提出的营销噱头。 记者丨张飞涛 出品丨鳌头财经 贝因美(002570.SZ)曾是国产奶粉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谢宏曾有营收300亿元的宏愿。 然而,...
“攻防转换,红果与‘爱优腾’博弈加剧” 好文3977字 | 6分钟阅读 图源自红果短剧《云渺3:镇魔世家》 流量狂飙的红果,是懂点兵法的。 从入场时间看,红果短剧并没有明显的先发优势。2023年8月正...
据媒体报道,比亚迪旗下腾势、方程豹两大高端品牌的公关团队进行重大架构调整。此前,腾势、方程豹品牌公关的团队分别隶属于腾势销售事业部、方程豹销售事业部,调整后,上述两个品牌的公关团队平级移至比亚迪集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