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碎叶冬青
编辑|王战新
最近,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一场史无前例的“收地潮”正在全国各地铺开。
据克尔瑞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13日,已经有171个城市发布土地收储计划,合计收储金额达到3918亿元,明确涉及收储宅地规模达到6565公顷(相当于9100多个足球场)。收储对象以央国企居多,如金茂、越秀、华侨城、华润等。
政府花钱从开发商手里收回闲置土地,显然是个极不寻常的“腾笼换鸟”之举,剑指盘活市场的总目标。
国家出手,推动这场千亿规模“收地潮”,什么信号?
事实上,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是2025年楼市宏观调控的关键抓手。
3月全国两会过后,各地收储计划的发布速度明显加快,与重点城市土拍热度的回升同步,目的就是促进市场供求预期进一步趋稳向好。
据克尔瑞不完全统计,光是今年 1-2 月各地公示拟收回面积合计仅为1613公顷,总金额接近522亿元,3月就跃升到3939公顷,总金额约1060亿。
4月份,随着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发酵,收储规模再次“狂飙”,拟收回面积高达7198公顷,拟收购价格超过了1700亿元。
一个月的进度,就超过了第一季度。
收储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分城市来看,三四线城市的收储积极性,似乎比一二线城市更高。就已公布土地属性的地块清单来看,三四线拟收储5437公顷,占比达到84%,合计收购总价1659亿元,占比74%。
目前有13个城市拟收储规模超过100公顷,其中仅有4个二线城市,分别为郑州、昆明、西安、天津。
郑州拟收储规模273公顷高居首位,较第二名平顶山高出108公顷。
拟收购总价最高的城市是西安,合计公布125.6亿元,较郑州还高出了9.6亿元。西安收储土地平均地价达到9100万元/公顷,也是13城中平均收储单价最高的城市。
东到上海,西到新疆,南到广东,北到河北,这场收储运动牵涉范围之广,也是前所未有的。
规模之大,少不了背后政策加码的推波助澜。
去年底,国办发文明确了11个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地区,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含宁波市)、安徽省、福建省(含厦门市)、山东省(含青岛市)、湖南省、广东省(含深圳市)、四川省,河北雄安新区。政策落地后,专项债的发行效率将大大提高。
目前,广东、四川、湖南已经发行用于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专项债,合计发债金额约 402 亿元,预计已经公示地块的福建、浙江、山东等地发债节奏也将有所加快。
比结果数据更值得关注的,是土地收储的过程。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本轮“收地潮”中,居然冒出不少原价、溢价收购的案例。
比如,茂名收购当地国企的4宗地块,云浮收购当地国企的2宗地块,均为原价收购;潮州收购当地国企的3宗地块,有两宗是溢价收购,溢价率为106.6%、103.6%;河源收购当地国企的三宗地块,溢价率均为103%。
这说明,地方政府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把土地收储当作重点工作来做。
需要注意的是,土地储备中心只接受净地交付,即房企手中的存量闲置土地不能有任何质押、抵押等情况,如有则需要由房企自行解押。
大多数情况下,收储价格低于出让价。据中指研究院统计,过半地块拟收储价格与成交价的比值 在 0.8-1.0 之间,约 35%的地块比值在 0.9-1.0 之间,约 16%的地块拟收储价格与成交价的比值在 0.7-0.8 之间。
这样的条条框框明显对国企和城投更有利。所以,这一轮收储运动,国企和城投是绝对主力,民企依然只能做配角。
据不完全统计,城投企业成为土地回收主力,收购面积占比达70%,平均收储价格为3506万元/公顷;央国企占比12%,但平均收储价格最高(3998万元/公顷);民企占比仅17%,平均收储价格3352万元/公顷。
为什么在当前形势下,收储土地成了盘活市场的“关键一招”?
说白了,就是把供应量先“打下来”,把流动性还给开发商。
开发商把闲置土地卖出去,就能拿到一大笔现金。兜里有钱,万事不慌,开发商的债务压力,就会迅速降低。
部分城市还玩出了新花样,把现金换成票据,让房企可以去开发更有价值的地块,促进市场活跃。比如广州的“地票”补偿机制,就是把现金换成了等值票据,让房企可以用这些票据继续买地投资。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从政府角度看,这些回收的土地当年不会再供应用于房地产开发,进而有效减少市场存量土地规模,让房地产能够尽快止跌回稳。
据克而瑞估算,若拟收储计划全部落实,将有14个城市广义库存下降超过1年。其中九江、六安等新房交易规模较低的三四线城市,理论上可降低广义消化周期超过三年。而漳州、南充、咸宁、金华、安庆、滨州等城市也超过2年。
房产库存量下降后,市场的供给关系就会趋于平衡,各方势力就更有信心迎接未来。
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销售头部企业拿地力度超过去年,投资百强拿地金额同比大涨了42.2%。另据中指研究院数据,3月品牌房企销售额整体较上月增长 258.3%。
用收地来换取调整时间,这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信号。
参考资料:
明源地产研究院:又有房企,成功退地了
真叫卢俊:最近好多房企都在退地,这背后…
新京报:各地拟发行专项债“收地”超千亿 收购价难定拖累进度
克尔瑞地产研究:专项债收储规模已近4000亿,回收宅地中民企占比17%
图:Kate Dehler 今天四月房价公布了。 值得重视。 四月之前,有几个城市的房价已经连涨半年了, 有了明显底部迹象。 但四月份局势突变。 爆发了 「关税战」。 像深圳、郑州等等城市,外贸挺重...
会议提出,“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这一新表述引人关注。 汪毅表示,首次提出“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坚持“以我为主”的政策原则,即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
刘郁 肖金川王小艺 洪青青(刘郁系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摘 要 股涨、债和黄金跌 、油价跌、人民币涨 五一假期,受中美贸易谈判预期升温、非农超预期影响,海外市场风险偏好...
原创 刘博团队 日前两个重磅消息传来: 一个是央行宣布,降准、降息、降公积金贷款利率! 央行的“十箭”齐发,这完全是超预期。不仅有实实在在的降低购房成本,修复房地产市场未来预期,还增加了3000亿科技...
“4月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延续向新向好发展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如是说。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国民经济数据。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较一季度小幅回落...
赵伟 贾东旭 侯倩楠(赵伟系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报告正文 事件:5 月7 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情况。 本次发布会的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