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达摩财经
4月21日,中信证券发布关于桂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林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报告(第七期)。
辅导报告显示,本期辅导期间为2025年1月至2025年3月,因历史原因,桂林银行存在少量自有房产土地未办理权证、部分租赁房产未备案登记等情况。同时,在该行日常经营中涉及若干法律诉讼尚未解决。
桂林银行在2023年8月接受中信证券上市辅导,按照计划,辅导计划将于2025年4月至6月完成,之后制作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文件。以目前的进程来看,桂林银行的IPO推进相对有些迟缓。
近年来,银行上市进展缓慢。自2022年1月兰州银行在A股上市后,仅宜宾银行于今年年初登陆港交所,A股还尚未有银行通过IPO。亳州药都农商行、江苏海安农商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广州银行在2024年陆续撤回上市申请后,IPO排队中的银行仅剩6家。
目前,在上交所排队的湖北银行、江苏昆山农商行状态为已受理,湖州银行状态为已问询。在深交所排队的三家广东本土银行东莞银行、顺德农商行、南海农商行均在今年3月因财务资料过期而中止。
筹备14年的IPO之路
桂林银行成立于1997年,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广西资产规模最大的单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截至2024年末,桂林银行资产总额5762.9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4277.0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10.96亿元。
桂林银行在广西省内的覆盖率极高,12个地级市设立分支机构,营业网点(包括支行、社区/小微支行、控股村镇银行)近千家,在广西已设机构的地区,金融服务覆盖100%的县域、67%的乡镇和57%的行政村。
桂林银行开始筹备IPO的计划要追溯到2011年,彼时,时任董事长王能首次提出“争取5年内上市”目标。2015年,该行进行股东确权以谋求在新三板上市,一年后,该行撤回挂牌新三板申请。时任行长于志才表示,这是出于对发展战略调整的考虑,希望在条件成熟时直接争取主板上市。
2018年度股东大会上,桂林银行审议通过了《关于启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相关准备工作的议案》,IPO工作正式启动。之后,桂林银行连续开启资本储备补充工作,发行两期二级资本债券,累计募资规模达40亿元,又先后完成了6轮增资扩股。
2022年,广西印发《广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对广西本土三家城商行定下目标,力争2025年前实现1家银行进入上市辅导。
相较于北部湾银行和柳州银行,桂林银行在规模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为了加速培育上市奠定良好基础,桂林银行同年完成了最大的一轮增资扩股,募资规模达101.61亿元,接近此前六轮募集资金总和。同时创下当时近五年来非上市银行单次配股募集资金的多项纪录。
在一系列的资本储备补充工作后,直到2023年8月,桂林银行才进入上市辅导期,已经低于市场预期。
受国资委对于央企剥离非主业资产要求的影响,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央企清退相关金融股权。去年,桂林银行第三大股东中广核与南方电网旗下广西鑫盟投资将持有的桂林银行股权挂牌转让。
从转让价格来看,广西鑫盟投资转让所持桂林银行约8279.11万股股份,转让底价约3.26亿元,粗略计算每股约3.94元。该价格比起2022年2.5元/股的配股价格已经有57.6%的涨幅。
多个指标跌破红线
截至2024年6月末,桂林银行的前三大股东分别为桂林交通投资控股集团、桂林市财政局、中广核资本控股,持股比例分别为19.19%、8.23%、6%。其余股东持股均在5%以下。
桂林银行管理层目前为“一正三副”格局,央行系统出身的张先德担任行长,副行长为雷鸣(兼首席风险官)、康伟、范军民。
值得一提的是,桂林银行董监高近两年大幅更替,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桂林银行共有15位董监高成员相继离任。其中,包括原副行长王云霄在内,有8位的任期未满。
4月24日,今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正式开始发行。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显示,4月24日有两期超长期特别国债进行招标,这也是今年20年期、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首次发行。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