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拍卖平台上,一批中小银行股权和债权“1元起拍”,却难逃“流拍”的窘境。
7月22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在阿里拍卖平台上,有近百场银行股权拍卖正在进行中,多场拍卖已近尾声但无人出价。
同时,在银行债权拍卖专区,大量本息高达百万、千万元的债权均以“1元起拍”,但大多难免流拍或以极低价成交的命运。
受访专家指出,中小银行股权拍卖长期遇冷,一方面是股东参股入股门槛较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外部市场对中小银行未来前景信心不足。债权拍卖则属于不良资产处置范畴,多受市场供需关系、债权质量等因素影响。
股权拍卖持续遇冷
2025年,上市银行股价一路高歌猛进,中小银行股权拍卖却接近“冰点”。
整体来看,被拍卖的银行股权主要来自多个地区的农商银行,大多为自然人持有。其中,不少拍卖场次已进入最后24小时倒计时,许多银行股权已进入“二拍”阶段,有的获得了上千次围观,但仍然无人出价。
以一笔来自浙江温州瓯海农商行的股权标的为例,周期为60天的司法拍卖距离结束不到3天。该笔股权共59665股,包括2024年未领取的股金分红,正处于“变卖”阶段。评估价为34.96万元,变卖价仅为19.58万元,约打了5.6折。截至目前,尽管已获得5990次围观、97人设置提醒,却并没有人报名出价。
广西灌阳农商行的一笔297.45万法人股股金也面临相似的境况。这笔股权市场价约为446.18万元,目前处于“二拍”阶段,起拍价由356.94万元降至297.45万元,竞价周期仅剩十余个小时,收获1683次围观、5次提醒,仅有1人报名,但无人出价。
检索“即将开始”的拍卖场次,仍有大批中小银行股权等待入场,其中不乏许多拍价1元的场次,但报名人数寥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对罕见的上市银行股权拍卖。记者注意到,6月24日,一笔由北京鑫创联咨询有限公司持有的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17.957万股股票,在经历4次延时和31次竞拍后,以高于市场价近100万元的价格成交。
在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看来,中小银行股权拍卖长期遇冷,是因为此类低价股权多为自然人持有的中小银行股权,一方面表明此类中小银行对股东参股入股的门槛并不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农信社改革、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等大背景下,外部市场对中小银行未来的前景信心不足,处于观望状态,并不着急接盘。
“股权拍卖遇冷,主要还是看股权所占的比例,小比例股权转让并不会影响中小银行的正常经营,而大比例股权则有可能会影响到公司治理及经营稳定性。”苏筱芮分析道。
银行债权普遍“1元起拍”
银行债权拍卖同样遭遇“冷空气”侵袭。
记者检索拍卖平台上即将开始的银行债权拍卖发现,被挂牌出售的债权标的本息金额从几万元到千万元不等,来源包括头部上市银行和地方中小银行。从起拍价来看,银行普遍以“1元起拍”低价叫卖,从围观次数和报名人数来看,仍然是看的人多、拍的人少。记者注意到,部分银行还在拍卖页面标注了“可委托/合作清收”的字样。
近日,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深交所4个交易席位被拍卖,起拍价均为29.55万元。这些交易席位原属一家信托公司,后被资产处置拍卖。 据了解,这是4个交易席位第9次被拍卖,此前8次拍卖均遭遇流拍。起拍价...
微成都报道美美力诚未开业的成都第三店,仍未寻到接盘者。 7月6日上午,微成都从京东拍卖破产强清平台获悉,起拍价约为4.4亿元的“力诚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名下位于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999号1栋商业...